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朕非汉废帝


推荐阅读: 巫妖的半位面发展日志四合院从美好生活开始我一个人演了全世界岳父朱棣,迎娶毁容郡主我乐麻了华娱锚点武道神龙帝影帝:我的娱乐时代红楼正经人天下无仙:极夜大秦从挖地道开始文正公记喜羊羊与灰太狼之黑夜之后

  大汉朝堂的朝议分为两部分,大朝议和小朝议。

  大朝议参加的人多,可只是面子;小朝议参加的人少,却是里子。

  经过历代天子的改革,此时的大汉朝堂分为了外朝和中朝。

  外朝官就是三公九卿及列卿等百官公卿,以三公之中的丞相杨敞为首。

  名义上管理着大汉帝国所有的行政事务,而丞相在名义上甚至可以直接任命六百石以下官员,而不需要通过天子的批准。

  中朝官就是尚书、侍中、常侍和给事中等散官,以领尚书事霍光为首。

  中朝官品秩低微,往往只有六百石,他们原本只是为了替天子草拟诏书,已备咨询的官员,但是后来却逐渐成了天子最信任的近臣。

  如果外朝官员没有中朝的加官,那就什么都不是。

  因此,看一个官员被不被天子信任,就要看他的身上有没有中朝的加官。

  朝堂之上,一切政务先由中朝的重臣与天子商议,形成诏书和命令之后,再交由三公九卿及列卿去执行。

  如此一来,九卿的权力尚能保留,而三公的权力则被极大地架空。

  孝武皇帝创立中朝,目的在于削弱大汉以来强得过份的相权;而削弱相权,自然是为了把权力捏在手里。

  只不过,孝武皇帝没有想到的是,会出现霍光这个“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署”,眉毛胡子一把抓,把内外朝所有的权力都握在了手里。

  在前殿举行的大朝议其实不多,宣室里的小朝议反而更频繁。

  每隔五天,有内朝官职和外朝官职的官员,就会齐聚宣室殿,与天子商议朝政。

  只不过,不管是大朝议,还是小朝议,天子刘贺现在都是一个旁听者。

  作为“傀儡皇帝”,能端端正正地旁听朝政已经是大不容易了。

  至于没有朝议的日子,遇到了紧急的事务,官员们就会到尚书署里临时商议决定。

  总体而言,有资格固定参加小朝议的官员,不到十五个人。

  而今日,因为是内朝官与新天子的第一次朝议,所以来的官员特别地齐整。

  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丞相杨敞、水衡都尉后将军赵充国、光禄勋车骑将军张安世、新任的太仆杜延年、大司农田延年、宗正刘德、少府乐成、执金吾李延寿、前将军韩增、长乐卫尉度辽将军范明友、大鸿胪韦贤……

  都来了。

  坐在榻上的刘贺细细地数了几遍,一共是二十多个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记录朝议过程的尚书以及陪侍在刘贺身边的禹无忧。

  这二十多个官员的年龄多在四五十岁之间,年纪最大的就是赵充国和杨敞了。

  在大汉,官员任职在年龄上是有明确的限制的。

  走正常的选官途径,官员的年龄都要到四十岁左右,才会被重用。

  当然,这其中也有例外,那就是可以凭借军功得到飞速的拔擢,绕开年龄上的限制。

  所以在场的这几十个人当中,范明友的年龄是最小的,原因也很简单,作为大将军的女婿他立功的机会最多,立的军功也就最多。

  除了范明友之外,这几十个官员里,与霍光有关联的人几乎占到了一半。

  刘贺不得不再次在心中叹气,想要把霍氏这棵大树连根拔起,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大锄加小锄,一刻也不能停。

  ……

  未央宫辰时的钟声被敲响之后,在“辅政大臣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仲父”霍光的主持之下,小朝议顺利地往下进行着。

  官员们一一上奏,霍光一一处置。

  众人进退有度,衮衮诸公个个神情自若、侃侃而谈,颇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气魄。

  至于刘贺这个天子,反倒是只能在上首位默默地听着,和庙里的泥塑木偶没有丝毫的什么区别。

  当然,气度不凡的仲父霍光表示出了对天子足够的尊重。

  不管官员


相关章节: 第127章 霍二代们的下克上(求全订)第128章 昌邑属官的落子(求全订)第129章 收买人心,从官奴开始(求全订)第130章 光禄勋张安世的异心(求订阅)第131章 未央卫尉的阴谋(求订阅)第133章 朕要“插手”军务了(求订阅)第134章 那是朕的钱!!!(求订阅)第135章 霍光对广陵王动手了(求订阅)第136章 朕有仁德,不忍杀亲(求订阅)第137章 请陛下充实后宫(求订阅)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