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朕非汉废帝


推荐阅读: 巫妖的半位面发展日志四合院从美好生活开始我一个人演了全世界岳父朱棣,迎娶毁容郡主我乐麻了华娱锚点武道神龙帝影帝:我的娱乐时代红楼正经人天下无仙:极夜大秦从挖地道开始文正公记喜羊羊与灰太狼之黑夜之后

  刘贺即位一来,从来没有在朝堂之上,看到如此喧哗的一幕。

  他说罢这番话,仍然站着,用那种装出来的懵懂的眼神看着众人。

  看起来是不知所措,实际上是在暗中观察众人的反应。

  谁会是第一个站出来,和自己唱对台戏的人?

  很快,刘贺就注意到了。

  霍党们很谨慎,全都看向了霍光,而霍光不知为何,踱步走回了自己的榻上,默默地坐了下来。

  似乎在回避,又似乎把刘贺一个人留在殿上等到风雨的洗礼。

  这个行为,颇值得玩味。

  看来,这风雨注定很大,连霍光也要避其锋芒。

  刘贺猜得大差不差,霍光对给孝武皇帝上庙号的事情有想法,但是不敢有行动。

  俗称,有贼心,没贼胆。

  而赵充国、张安世和刘德等人则神情平静,似乎也没有反对的迹象。

  他们是朝堂上的实干家,且不说都有怀念孝武皇帝的想法,纵使是认为孝武皇帝有过错,他们也更看重孝武皇帝为大汉定下的功劳。

  更别说,孝武皇帝对他们都有知遇之恩。

  在朝堂上,坐立不安,真正如丧考批的,是那一群以贤良文学为名,被察举到朝廷当官,但却又无太多真材实学的“虚官”。

  贤良文学是察举制度的一个科目。选拔的是那些“敢于直言,不惧进谏”的人。

  董子提出“天人感应”之说,认为各种灾异都是上天对帝王的谴告,一旦有灾异降临,就表明帝王有过,必须要进行自我检讨。

  此时,就应该下诏求贤,征求意见,匡正过失。

  而求的就是这贤良文学。

  历年察举出来的贤良文学出过不少有名的官吏,但是更多的都是一些不能“实干”的经学家。

  因为常年埋首故纸堆,所以他们在经学上的造诣很高,却不能实干,只能填充在一些不重要的职位上。

  博士、谏大夫、中大夫……是大多数贤良文学的最终归宿。

  平日上奏的机会不多,只有在朝中重臣需要引经据典的时候,才会出来应和几声。

  在朝堂上属于可多可少的摆设。

  因为这些贤良文学不掌握实务,那么就更要维护名义了,如果连此事都不维护了,那么还要他们这些摆设做甚。

  刘贺看着那些低头窃窃私语的官员,并没有阻止他们的行为,而是任凭他们议论,任凭他们的想法逐渐发酵。

  以逸待劳,刘贺只要等着就是了。

  不多时,一个坐在王吉对面的老人站了起来。

  王吉是未央卫尉,是九卿的末位,在他前面的是长乐卫尉范明友。

  而站起来的这个老人不是别人,正是长信少府夏侯胜。

  长信宫是太后住的寝殿,所以此官本应该如同少府乐成一样,专门负责长乐宫的一应事务。

  但是皇帝总有,太后却常缺,单独设置长信少府非常不划算。

  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虚职,品秩上和九卿一样,但是没有任何的实权,连府衙都没有。

  最适合安插夏侯胜这种不能实干,只能读经的老儒。



相关章节: 第168章 霍光想废朕,难了(求订阅)第169章 皇帝与太后的初次交易(求订阅)第170章 太后,朕要为孝武帝上庙号(求订阅)第171章 霍光对武帝的忠心,不过如此(求订阅)第172章 朕当明君,天下不用避朕之名讳(求订阅)第174章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求订阅)第175章 诋毁孝武皇帝,其心可诛!(求订阅)第176章 丞相年老多病,朕恩准致仕(求订阅)第177章 陛下可是觉得我霍光跋扈?(求订阅)第178章 有劳仲父去对付儒生吧(求订阅)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