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开局保下岳飞,启昏君逆袭之路


推荐阅读: 上位(1v1)_高h从混沌本源开始无敌穿越八零,万人嫌傻妻考上清华了团宠三岁半,全宗门最会御兽的崽纸马香铺山野尤物寡妇四合院:批斗我?我反手虐惨众禽穿越重生:黑女无敌九龙夺嫡:废材成皇穿越古代升级日常真实游戏战场,我开个辅助不过分吧四合院:携带空间,纵享人生三大幸事

为国纳才?

文武兼备?

听完赵鼎对限制科举和增设武举的回答后,赵构细心的听到了这两个词。

文武兼备是他与赵鼎初回临安之时的讨论中提出来的,看来赵鼎对自己的意图了解的非常充分,并且似乎也非常认可这个国策。

太祖太宗时期的重文抑武确实有当时的必要性,但对后世的影响也是非常的大。

正是重文轻武的基调下,靖康之变之时除了少数的武将世家,其他可用武将少之又少。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后来北宋的灭亡。

怎么才能做到文武兼备?

从目前的人才选拔来看,文官选拔的科举考试过于庞大也过于腐败,确实到了需要推倒重来的时候。

而武将选拔的武举考试则处于停滞阶段,光有其名却无其实,光靠着一帮武将世家和传帮带,肯定是很难让更多的武官苗子得到选拔而为国所用。

因此在这一抑一扬之间,似乎又能达到某种平衡,能够达到文武兼备的状况。

一抑乃是抑制文官选拔的假大空滥,一扬则是重新开始武官选拔。

作为被强夷环伺的王朝,武备的松弛绝对是致命的。

而武备的松弛不仅仅是体现在物上,更是体现在人上。

没有一帮能打仗会打仗的武将,没有一帮忠于自己且是天子门子的武将,这样的王朝是很难长久生存下去的。

而武举考试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仅通过考试和选拔,更需要通过实战去检验,并且武举都算是天子门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所谓义军更有忠诚度。

“赵卿所言甚是,文武兼备必定是我朝今后之国策。限制科举与增设武举并重,朕以为同样需要速速实施。当我大宋人才济济之时,便是盛世开端之际。”

“官家英明!重文抑武乃是祖制,官家能够与时俱进,因时制宜,不拘一格,臣钦佩之至!”

赵鼎发自内心的高兴,为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幸遇明君而感到欣慰。

“哈哈哈,赵卿就不要拍朕的马屁啦!变法内容之中太学设置医科、工科与律科又是何想法?不妨一一说与朕听。”

赵构显然是被赵鼎的话所影响,自己虽然贵为皇帝,但是政事处理能力并不见得高过一般朝臣。

而赵鼎的文治才能可以说整个朝堂无人出其右,但是赵构的政见与处理能够和其相差无几,已经说明官家是有道明君。

“太学乃大宋最高学府,为我朝培养的是能臣,然学科仅为儒学一门,似乎颇为单一。眼下大宋对于医科、工科与律科人才需求颇多,若朝廷能着眼于需求,则能够做到人尽其用。”

单从高级人才的培养上来讲,赵鼎说的不无道理。

太学从汉武帝时期就开始设立,其目的养天下之士。

更多的还是培养和吸纳以儒学为主的人才,而其他类型的人才培养的基本上非常之少。

赵鼎提出来的另外增设医科、工科和律科的士子培养,能够为大宋提供更多不同类型的人才。

一个盛世王朝不仅仅需要儒家士子们的治世之才,也需要医者的为天下苍生之治,也需要工匠的为天下工程所建,同样也需要律者为天下诉讼所辩。

盛世不仅仅是国力的强盛,也不仅仅是军力的强盛,更是人才的汇聚。

“话虽如此,儒学之道毕竟已是深入人心,医科等人才何其难寻。”

赵构并没有被冲昏头脑,变法之事毕竟还是在纸上,能不能够实施下去还是个未知数。

“此事臣也有思量,医科可先从科举士子和医药世家之中选拔,工科则可以划定类别,从全国工匠和工匠世家之中选拔,至于律科亦可从科举士子之中选拔。先小范围试行,如若得当则可正式实施。”

赵鼎对变法从来没有急功近利的想法,只有循序渐进,并在渐进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修正,才是真正变法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

“嗯,从世家子弟选拔是个办法,就和当年武举一


相关章节: 第37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第38章 双管齐下!第39章 何铸为何会心中一惊?第40章 与王安石青苗法有何不同?第41章 朕要做个爱民之君!第43章 知遇之恩?第44章 《绍兴实录》第45章 朕为后世留下一本书?第46章 多了个赵党?第47章 张浚是谁?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