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开局保下岳飞,启昏君逆袭之路


推荐阅读: 上位(1v1)_高h从混沌本源开始无敌穿越八零,万人嫌傻妻考上清华了团宠三岁半,全宗门最会御兽的崽纸马香铺山野尤物寡妇四合院:批斗我?我反手虐惨众禽穿越重生:黑女无敌九龙夺嫡:废材成皇穿越古代升级日常真实游戏战场,我开个辅助不过分吧四合院:携带空间,纵享人生三大幸事

增加武举!

其实就是增加武进士的人数,相对于神宗朝武状元的出现,武进士的人数对比文进士似乎少得可怜。

按赵构的要求,与裁撤相比较而言,武举的人数却有适当的增加。

这其实是与武举参考人数和最终数量有关系。

武举的考试意在选拔武将,在初唐武则天朝便开始设立武举考试。

唐代的武举考试属于起步阶段,科目内容相对简单。

宋朝太祖乃是武将出身,自然对于武举的内容相对更加清楚,于是不仅改变了唐代单纯试弓马、武艺做法,更是增加了策论经典兵书。

因此对于武举子而言,不仅仅只是武艺考核那么简单,更是对兵法谋略的剖析策论而体现综合能力的要求。

并且武举子参看的书目皆为兵家经典,如《孙子》《吴子》《六韬》《司马兵法》《三略》《尉缭子》《李靖问答》。

可以说武举的选拔要求比之进士科也是毫不逊色。

如果说赵构将祖宗之法的重文抑武之策逐渐转变为文武兼备有何表现,提升武举的数量和综合能力便是最好的印证。

将帅并选!

这或许是赵构对于武将的选拔思路。

对于武将而言,天赋至关重要。

有的武将光有其名而无战绩之实,有的武将始终只能是将才而非帅才,有的武将初上战场便能独当一面。

甚至有更有甚者,明明是文官,却因机缘巧合入了战场,也能一战定乾坤。

因为这些都与天赋有关。

因此赵构所说增加武举数量,也就是希望能够从中发掘出更多有天赋的帅才,毕竟岳飞曾经也是武举出身。

从人才的选拔角度一扬一抑之间,也在逐渐寻找文武兼备的平衡点。

从靖康之变最终结局来看,文官过盛而武将过少,最终形成无可用之将的局面。

对于皇帝而言,文武之道确实是不可偏废,各有各的作用。

“殿试革新之要义,朕提此三点。诸位爱卿有补充皆可畅所欲言!”

赵构望着众人,将自己的想法和对殿试变革的理解和盘托出,同样也需要群臣的意见以免以偏概全。

“臣以为官家所言直击殿试之陋习,减少进士数量,重策论而轻诗词经义,减科举科类而增武进士人数,皆为医治殿试沉疴之良药。臣附议!今次殿试礼部可依官家之论而往下施行。”

赵鼎作为丞相首先站出来赞同官家的观点。

他认为赵构所提的想法句句都在点子上,既符合变法革新的要求,又符合当下朝堂的用人诉求。

同时他强烈的感觉自己和官家之间的政见越来越相近,甚至有时候他所思所想正是官家所思所想。

“臣李光附议!”

“臣刘大中附议!”

赵构满意的看着众人所持的态度,自己的想法能够迅速得到回应和施行,他要的就是这样的效率。

可是这样的效率,不是每个皇帝都能够把控的住的,这要是在仁宗朝时期绝对是不敢想象的。

仁宗皇帝有什么想法不仅有相权在牵制,就连台谏也会插上一脚,造成政令难统一,各自为政却又相互牵制,在内耗中而丧失施政效率。

眼下的大宋可以说已经是皇权至上,无可争辩。

“礼部可拟好策论题目?”

赵构见殿试大的方略已经讨论完毕,抛出了第二个问题。

策论既然是重点考核的内容,那么策论的题目可以说是重中之重。

“礼部已经拟好三个策论之题,还请官家定夺!”

礼部尚书刘大中连忙将拟好的策论题目双手奉上。

赵构细细的看着,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偶露笑容,时而陷入沉思。

他看完三个策论题目,心中还是颇为认可,毕竟还算是各有个的特色。

策论的题目大意是题一为力战与议和之间如何取舍?

题二为革新变法取之于民还是取之于商?

题三为以眼下之基如何成就大


相关章节: 第104章 戴罪之身第105章 皆为死罪?第106章 党争而已!第107章 势利小人!第108章 殿试奏疏第110章 殿试名录!第111章 可有来历?第112章 书卷之气第113章 油然而生!第114章 金榜题名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