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三国寻龙记 第六百一十七章 儒法之争

第六百一十七章 儒法之争


推荐阅读: 快穿之炮灰升级指南终极教父系统无忧典当行港综世界大枭雄无忧刀娱乐小白进化史青天有鉴双面总裁很磨人恋神无双沈先生每天想见我中古星球至强创世

第六百一十七章儒法之争

话说长安大族杜畿之子杜恕杜务伯,自小就学习音律,竟然在讲经大会上拔得头筹。郑玄首谈《乐经》,对杜恕中规中矩的回答,虽然表示满意,但仍有不足之意。

《乐经》其实重点不是音乐的节奏或者韵律,而是音乐中饱含的深意。可惜除了音韵流传,音乐中包含的人生至理,却被秦始皇一把火烧成了灰。所以杜恕不敢发挥,使答案虽然准确,却干巴巴令人觉得无趣。可包含天下至理的上古音乐,岂能又是如此无趣的?

杜恕的小篆名字上了白板,杜氏家族拔得头筹,一向稳重的族长杜畿也忍不住捻须微笑。旁边的卫氏家族族长卫觊不甘人后,扫了身后子侄一眼,露出不满的神色。

郑玄等大家重新安静下来,继续讲经道:“《乐》之初生,实因《易》而起。《易经》乃是万经之首,玄奥异常,吾虽穷尽一生亦无法研究透彻。《易经》之中,包含了天地、宇宙、自然、万物、社会、人群所有关联、感应、律动、和谐等现象和规律,只有《乐经》能够将它形象地感性地体现出来。”

郑玄这番话娓娓道来,眼中露出希冀的光晕,似乎是想一眼看透宇宙奥秘,流连着对神秘大自然的向往和崇拜。只有陈龙知道,古人从来没有弄明白过宇宙到底是什么,只有无穷的想象才能让经学在天地间驰骋。简单说,一切还都靠猜的阶段,难免神神秘秘、故弄玄虚。

陈龙对儒学经典,虽然说不上反感,但按照后世的经验来看,治国当然还是需要法律和制度,只有依法治国才被证明是正确的。所以对于此刻的郑玄讲经来说,陈龙本就只准备混个比武招亲的资格,并不准备在这里和郑玄辩论。

而自春秋战国开始,当时流传的法家推崇的,当然不是后世所指的法律条文治国,而是依靠规章制度和技术手段来使君王获得霸权,主张的是君主集权。如果说儒学是以德治国,法家就是以权治国。所以,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在影响君王方面远远超过了儒家和道家,用刑德赏罚二柄,用权势、权术、法令三策来控制臣下,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

法家的思想源头可上溯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战国时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予以大力发展,遂成为一个学派。战国末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集法家之大成,史称韩非子。法家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至今仍然影响深远。

直到董仲舒提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即今天所说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汉武帝时开始强力推行。《董仲舒传》中记载了董仲舒提议的原话为在《武帝纪赞》中,记载了汉武帝的做法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该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混合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兼容”与“发展”特性,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郑玄的第二题,就在这种希冀之中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声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于文,故谓之音。是故,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吾今欲问天下士人,以《易》《乐》佐于礼,会如何?以《易》《乐》发乎情,又会如何?以《易》《乐》沐于身,又会如何?以《易》《乐》考于心灵,又会如何?”

这一道题,却是提问给全体士子,以答案优者为优胜。随从迅速将问题用白绢手书出来,传到外面院中,几个胆大的士子,立刻


相关章节: 第六百一十二章 嘉宾云集第六百一十三章 成公先生第六百一十四章 西凉大佬第六百一十五章 五大家族第六百一十六章 经学要义第六百一十八章 河东卫瓘第六百一十九章 荆州廖立第六百二十章 天地玄黄第六百二十一章 安息帝国第六百二十二章 儒道之分

也许你还喜欢: 三国寻龙记全文阅读隋末txt全集下载三界寻龙记电影演员表三国之我是许褚重生寻秦记我是项少龙寻秦记小说无删减完整版三国寻龙记txt八零三国寻龙记txt寡嫂小说全文免费阅读三国寻龙记仁者不二三国寻龙记txt下载三国寻龙记陈龙三国寻龙记 小说三国寻龙记重生三国之白马义从三国之重生颍川三国寻龙记最新章节三国寻龙记txt键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