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桃华 第235章 定盟

第235章 定盟


推荐阅读: 位面直播中快穿之反派死于话多这个末世不太苏gl[末世]斗破之魂吞不是馄饨鬼见了我都发愁好妈妈系统[快穿]到开封府混个公务员(出版名:《南衙纪事重生之将门弱女老公死了我登基伐清1719我成为七个白月光的替身之后红の随想

赵家在于党里依附多年,手里果然是有不少东西的,尤其是在结了姻亲之后。虽然看起来都是些不痛不痒的东西,但一点点地积累起来,也相当于咬于党一大口的。

自然,这些东西绝不会因为桃华一句结盟就交到她手上,而是如同夏天的脚步似的,跟着桃华为赵充仪诊治的进程,一步步向前走的。

其实这个夏天,京城里发生的大事小情实在不少,尤其是婚嫁之事。整个夏天似乎都充斥着婚庆的大红之色,倒让朝廷上那些小小的升迁罢黜不怎么显眼了。

这些婚娶之中,最轰动京城的当然是靖海侯府大姑娘嫁入江郡马府那一场十里红妆。靖海侯府就这么一个女儿,自小就攒起来的嫁妆,一抬抬的出门真是风光无限。人人都知靖海侯府富贵,要嫁的又是南华郡主之子,倒也无甚顾忌,只管排开了一条街,招得众人围观,轰动了半个京城。

相比之下,蒋郎中府上嫁姑娘就逊色得多了。原是有许多人冲着这是安郡王妃的堂妹跑去围观嫁妆,结果发现只有规规矩矩的四十八抬,一般五品官儿手里若有些实权的,也不止给女儿陪送这些,更何况蒋郎中因种痘一事得益正多呢。

不过这事儿传开,固然有人嘲笑蒋家寒酸小气,却也有另一种说法,说是蒋郎中并未如世人所料一般在推广种痘过程中捞取钱财,否则女儿又何至于只有这些陪嫁呢?可见蒋郎中清正。

此话一传出去,便有人说,果然蒋家门风规矩。前有奉旨修书的蒋药师,虽说皇上给了他旨意可以逢库支钱,他去东北这一趟却根本没有惊扰衙门,全是自己拿的银子,回来就将药书中有关东北一带药草的资料纠正补充了好些。

再说蒋家长房这一支,蒋郎中且不论,他的庶弟在盐课提举司做了几年同提举,也是一分银子都不收。虽说人家妻族乃是大茶商,自家又有药材生意,可谁跟银钱有仇呢?多少官儿自己有田有铺,送来的孝敬还不是笑纳?

如此看来,蒋家这清正乃是家传,给女儿陪送嫁妆少,正是因为人家清廉的缘故。不说别的,就是做太医的,也有些家财万贯的呢。蒋老太爷做过多少年太医哪,孙女依旧只有四十八抬嫁妆,便可知道人家行医的操守了。

哎,若这么说蒋家还有一位太医呢,就是蒋药师的父亲啊。虽然当年说是医治贤妃不力,但既能养出蒋药师这样的儿子,想来也定是个正直之人。如此一来,先贤妃的死,可就更有点……

不过对此议论,蒋家却另有说法,说是因为欧家清贫自守,并不图儿媳的嫁妆,故而只按欧航那七品小官儿的身份规矩下了聘礼。聘礼在前,嫁妆在后,欧家既然守着这样的规矩,蒋家自然也不能陪送太多,毕竟女儿嫁过去就是别人家的人,总要守婆家的规矩才好。

这话一传开,又有称赞起欧家的门风了。说是翰林之家,果然是清流。当然了,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如此清流的欧家能与蒋家结亲,自然也是因为蒋家清正,而绝不是因为蒋姑娘有个做郡王妃的堂姐,更不是因为她父亲如今是红人的缘故。

总之这种消息传出去,对蒋欧两家都好。翰林院那种地方就讲究这个,欧航初进去的时候那些老翰林们还不甚理睬他,待他成亲之后,倒都对他和气了许多。

蒋钧当然从此事中得到了更多的好处,以至于他在女儿出嫁后便嘱咐小于氏:“叫丹姐儿好生守着欧家的规矩,切莫任性。”

有了这句话,蒋丹华三朝回门向小于氏抱怨欧家规矩严的时候,就被小于氏骂了回去:“果然先头跟你说的话都忘到脑后去了不成?哪家做媳妇的不要守规矩?你姐姐在宫里,那规矩更比你的大。你婆婆到底是不打不骂的,若换了宫里,太后皇后杖责宫妃的事儿,难道是少的?”

蒋丹华噘着嘴道:“我婆婆是不打不骂,可”欧太太是不责罚人的,她只是用柔和但平板的声音叫蒋丹华做这做那,如果蒋丹华做得不好,那就指出错处再来一遍。倘若还是做不


相关章节: 第两百三十章 去世第两百三十一章:房里第两百三十二章 生子第两百三十三章:陆盈第两百三十四章 满月第两百三十六章 内斗第两百三十七章:李太医第两百三十八章 生育第两百三十九章:郑院第两百四十章 癫狂

也许你还喜欢: 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