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笑读朱元璋 第124章 空印案

第124章 空印案


推荐阅读: 最远能走到什么地方忘川幸者倾颜之世沈先生的小可爱是捡来的快穿之误惹偏执大佬入赘为婿岳风小说末日之战兵系统废婿翻身千古圣君秦二世胡亥蒙蕙废婿翻身岳风废婿翻身岳风柳萱快穿之反派boss人设又崩

随着刘基的去世,浙江集团的势力彻底宣告垮台。

这对于原先心存党争的文人,尤其是那些曾经臣服在浙江集团门下的文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坏事。

但是有时候坏事也有可能变成好事。

对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来说,被免官这个坏事就变成了一件好事,变成绝对会超乎他们想象和预料的好事。

我也坚信这些刚刚被流放的官员们看到最后的记过之后,他们会心存感激。

因为如果他们还在朝廷履职的话,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必然逃不过你们的干系。

而最后处罚的结果却奇惨无比。

所有牵扯人员全部被杀,无一幸免。

这就是明朝开国以来第一件也是牵连最广的一件经济案件。

它的名字叫做:空印案。

确切的说,这也是明初建国以来最大的一件冤案。

根据史料记载,空印案爆发的时间有两个不同的时间节点。

一个记载是洪武九年,即公元1376年。

另外一个记载是洪武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382年。

但是我个人认为空印案爆发的时间在1376年更多一些,因为根据明史记载空印案爆发期间当时宰相的职位还存在,丞相的官职还没有被裁撤,丞相和御史们在审理案件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而如果按照1382年进行计算的话,那就存在一个很大问题。

因为在1380年宰相职位被朱元璋宣布废止。

1382年空印案才爆发,时间方面对不上。

宰相职位都没有了,做宰相职位的丞相也都被朱元璋给干掉了,人都没有了还拿什么来审理案件呢。

这从理法上也说不通。

所以我个人觉得1376年才更确切一些。

但是这里也不能说绝对。

因为空印案的发生和另外一个部门有着直接关系,这个部门就是六部之一的户部(清朝康熙时期八爷党的小金库就是这个部门。)。

户部这个部门的职责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财政部。

它面对的直接对象就是钱财。

在当时来说也就是足以堆成山的金子和银子打交道的部门。

但是这里面就存在另外一个问题。

因为按照当时明初时期建立的**机构来讲,并不存在户部,当时只有两个部门,一个是中书省,另外一个就是御史台。

中书省管行政,御史台管监督。

户部的设立是在裁撤掉中书省以后才专门建立的。

这么讲的话,那1376年发生空印案的说法又存在很大纰漏。

在时间上来讲,这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这两个时间节点上可以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具体来计算,两边都有不在场的证据。

这简直就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疑案。

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我比较倾向于1376年,主要是因为时间方面的考量,具体原因后面我会详细阐述。

在这里,我就按照1376年的说法来讲吧。

空印案这件事情首先可以定性为:冤案。

甚至可以把它定性为明初建国以后最大的一桩冤案一点也不为过。

因为这里面很多事情是没办法解决的,牵扯到空印案中的官员他们之所以这么做也完全是出于被逼无奈。

确切的说,空印案是因为一张空白文书引起的一件巨大冤案!

案件发生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在朱元璋建国的以后进行了大面积人口大普查,普查的结果会分别在户部和府州县四级进行了详细登记,并且统一造册,四部门分别一份。

这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户口记录表。

记录表里面内容全部一样,然后中央和省市县各一份,唯独不一样的就是中央的包装,为了划定四者之间的区别,所有上交到中央的造册全部用黄纸包裹,史称黄册。

这个册子的主要作用就是一个。

收税。

在朱元璋时期,所有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公民全部都得交税。

每家每户都需要按照人头来上税。



相关章节: 第一百一十九章 刘基被杀第一百二十章:胡惟庸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一场政治屠杀第一百二十二章:王保保第一百二十三章 第四次北伐第一百二十五章 游戏的规则第一百二十六章:马甲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怕死的郑士利第一百二十八章:王祎第一百二十九章 渣男的下场

也许你还喜欢: 朱元璋没读过书为什么能成功朱元璋喜欢读什么书朱元璋儿子名字怎么读朱元璋小时候读过书吗读朱元璋有感1000字朱元璋什么时候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