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笑读朱元璋 第144章 理智与愚蠢

第144章 理智与愚蠢


推荐阅读: 最远能走到什么地方忘川幸者倾颜之世沈先生的小可爱是捡来的快穿之误惹偏执大佬入赘为婿岳风小说末日之战兵系统废婿翻身千古圣君秦二世胡亥蒙蕙废婿翻身岳风废婿翻身岳风柳萱快穿之反派boss人设又崩

朱标绝对算得上是英年早逝。

只是这件事情对于朱元璋来说却是沉重的打击。

甚至马皇后的去世还要激烈。

他绝对不会想到自己辛苦培养,一心扶持,从建国的当天就将这个大儿子封为太子的朱标竟然会在壮年时期突然去见了阎王。

他更不会想到的是,因为朱标的去世,会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造成轩然大波。

甚至对后世,都产生巨大影响。

从我个人对历史认知的角度来讲,朱标的去世绝不单单影响到了明朝,对清朝甚至更远的历史都有深刻影响。

这里面最典型的代表当属,清康熙时期。

我个人认为康熙之所以一直没有立储君的原因,也是看到了朱元璋的教训。

他也怕过早的确立储君,会发生类似于朱标这种中间突然挂掉的事件发生。

但是事实告诉我们:过早确立太子确实不好,但是太晚立太子也不见得就是好事。

因为为了争夺嫡位,皇子们可以反目成仇,甚至当着老爷子的面互相残杀。

最后再杀到老爷子头上。

这是康熙没有想到的!

如果想要让某一件事达到最为完美的结果,只有在一个恰当的时机,恰当的手段,依靠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状态。

在太子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除了痛苦和无助以外,很多棘手的问题摆在了他面前。

首先第一点,太子嫡位的空缺。

朱标死了,但是太子的位置不能一直空着。

必须找一个人来顶替。

这个人是谁呢?

朱元璋拿不定主意。

他肯定有产生过从自己26个儿子中选一个做为自己接班人的想法,但是按照当时诸王已经分封各成势力的角度来讲,这个事情很难实现。

因为这些儿子中除了几个真正的混蛋玩意儿以外,没有几个是软蛋。

这里面军事实力强横的人有很多,比如老三朱棡、比如老五朱橚(sù),又比如大名鼎鼎的老四。

燕王,朱棣。

这些人手中都实际存在着各自的兵权。

这些人随便拉出来一个,都不是简单的货色。

他们手里不仅有枪,更有兵。

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拥有一支镇守边疆,足以和中央朝廷死磕那么一下子的精兵强将。

从这些人里面挑出一个来当接班人,这个想法从理论上来讲是可以的。

但是从逻辑思维解析上来讲,却行不通。

为什么呢?

因为按照长幼的顺序,最应该也是最合理的继承人是老二。

也就是皇次子朱樉。

但是这位仁兄却是以个纯纯粹粹的混蛋玩意儿。

用朱元璋的原话来说,这个家伙就是一个荒唐玩意儿!

这个家伙可以说是一个集败家和坑爹于一体,好事不干坏事不断的纯粹坑货。

对于富二代这群特殊的人群来说,我习惯把他们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积极向上的人群。

这类人还可细分为两种。

一种是靠自己家族的关系向上爬的那么一群人。

这群人他们有积极心,但是积极心不强,他们没有独立出来单独创一番事业的伟大理想。

他们只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依靠家族的势力,将家族推向更高的巅峰。

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家族势力必须一直存在。

一旦家族破裂,那他们就很难在发展起来。

心理学把这类人称之为:依附性人格。

另外一种人比较特殊。

这类人也是出身豪门,但是他们却极度讨厌豪门。

他们觉得豪门的影响力严重阻碍了他们前途的发展和事业的扩张。

对于富可敌国的家族来说,他们更倾向于出身平民,没有那种唾手可得的优越感,他们可以完全从零起步,经过自己的努力不依附于任何人,创建属于自己的独立王国。

这类人历史上虽然不多,但是也有。

比如著名的犹太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相关章节: 第一百三十九章 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第一百四十章:蓝玉第141章 愚蠢的蓝玉第142章 要让其灭亡,先让其疯狂第143章 太子的意外去世第145章 蓝玉案爆发第146章 悲惨的结局第147章 朱元璋的不幸第148章 朱元璋的收官之战第149章 成也元璋,败也元璋

也许你还喜欢: 朱元璋没读过书为什么能成功朱元璋喜欢读什么书朱元璋儿子名字怎么读朱元璋小时候读过书吗读朱元璋有感1000字朱元璋什么时候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