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国芯 第五十九章 神童出现

第五十九章 神童出现


推荐阅读: 贞观有新人大师兄真的苟天神圣典魔法的学术时代毒箭科技最狂潮我真不想养鱼啊执掌灵境之门我真的是个直男木叶老魔头想当个好人斗罗之上古炎神混在托瑞尔白龙日常随笔

一年级小学生要认识500个汉字,并且会写其中的250个。

两个星期后,这个足不出户的少年就将自己的词汇量扩大到1200个汉字,并且可以书写其中的400个字。

最后,周逸对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写日记将自己的认知记录下来。

“我从三楼掉下来,是因为地球重力作用的结果。如果在太空之中的话,就应该是向上飘起来,因为那里处于真空状态。

写《十万个为什么》的人很厉害,他知道我们小孩想了解什么。

原来我们所在的世界是那么大。”

这是周逸写在笔记本上歪歪斜斜的一段话,其中有不少字涂改了好几遍,甚至还在旁边用括号标注了拼音,但并不影响表达出完整的意思。

摔伤之后的周逸,收起了玩耍的心思,开始真正投入到学习知识之中。

难道我们家的儿子也是一个神童?

周建国和俞美诗两人对视一眼,相互从对方眼中看出了所想之意。

要知道自年初《哥德巴赫猜想》这一篇现实报告文学火热出炉,立即被全国各大媒体纷纷转载,使得数学奇才陈经润一夜之间家喻户晓。

文章塑造了一个跟中国传统宣传形象完全不一样的“痴人”和“怪人”数学家,但又有血有肉像是人们身边的普通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形象,为追求数学真理不顾一切,让全国人民都陷入寻找身边科学天才的队伍之中。

另外就是中科大少年班的开设,让以宁柏为首的少年神童一下子风靡全国。

他2岁能背30多首诗,3岁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5、6岁可以自学医书开方和无师自通围棋跟人对弈。

但真正让其扬名全国的却是跟领导围棋对弈的照片,让刚满13岁的宁柏一下子戴上了“天才少年”的桂冠,并且被直接保送进入了中科大少年班。

13岁的大学生,该是多少厉害的人物!

由于所处人才断层的大背景,加上“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重登大雅之堂,响应“早出人才,早日建设国家”的号召,国内兴起了一股发现并培养“神童”的热潮。

广大人民期望在这批宁柏为代表的神童之中,能出现可以比肩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人。

在宁柏效应的带动下,全国各地媒体挖掘出许多“天才少年”,他们都是年少聪慧的杰出代表。

“小逸一直以来都是个聪明的孩子,不过称为神童就有些过誉了。以前心太野,现在收心能学得进去,说明他基础打得可以。

何况我觉得一个人的强大,首先是内心要强大。

他还太小,性格没有成型,心理不够成熟,过早暴露在镁光灯下接受大人世界的鲜花和掌声,容易拔苗助长成为伤仲永。”

周建国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以来都算是别人家口中的好孩子,他有幸跟许多优秀的同龄人共同学习,结合亲身经历自有不一样的体会。

“说的也是,我希望他能健健康康成长,至于神童什么还是离他远一些吧。

其实当一个普通人也挺好,平平安安就是福。”

神童虽然能引来诸多关注,但想到报纸上的天才少年小小年纪就要离开父母身边外出求学,俞美诗不愿意自家儿子这样做。

周逸虽然表现出远超同龄人的学习能力,但他的父母并不愿意给他戴上特殊光环,反而更想他像普通孩子一样成长。

有了书籍的陪伴,虽然整天被关在家里,但周逸却一点都不无聊,反倒是抱着《十万个为什么》和《新华字典》看个不停。

如此景象,让俞美诗是又喜又忧。

喜的是儿子终于转了性子,不再调皮捣蛋,爱上了学习。忧的是周逸天天抱着书不放,害怕他变成跟父亲一样,眼睛近视要戴眼镜。

将此忧虑跟丈夫一说,周建国马上想出了新对策。


相关章节: 第54章 社论表扬第55章:郑云德第56章 再遇不测第五十七章 大难不死第五十八章 乱牵红线第六十章 动手能力第六十一章 小周老师第六十二章 意外助攻第六十三章 下放除名第六十四章 挑战自我

也许你还喜欢: 国芯小说国芯科技国芯微电子国芯科技股票国芯集团国芯半导体(仪征)有限公司国芯国芯微(重庆)科技有限公司国芯通科技有限公司国芯事件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