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明末开山刀 第132章:上朝面圣

第132章:上朝面圣


推荐阅读: 狩魔猎人日记总裁的小甜甜妻返回2006我家师姐可能要杀我张若尘万古神帝我不想当大王龙婿归来陈思梵慕诗语山寨小相公顾墨寒唐沫儿陈辰沈曼婷穿成爱豆对家的黑月光[娱乐圈]问你一声服不服

鲁四走后,王则之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喘息着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这种感觉简直太糟糕了,他再也不想有这种受制于人的感觉了。

王则之吸了吸鼻子,坐到床边上,沉思了片刻,倒头便睡。

子时。

“大人,该准备上早朝了。”

一个小太监跑到王则之的门外,小心翼翼的说道。

“好,马上就来。”

房间内王则之已经梳洗,穿上了总兵的官服。

他只是睡了一刻钟就作了个噩梦,被惊醒了。

伴君如伴虎,来了京城连个觉都睡不好了。

王则之整理了一下衣衫,跟着小太监离开了客栈。

他跟着小太监穿半个京城,来到午门外等候。

午门外,已经站满了前来上朝的文武百官,他们一个个互相寒暄着,说着一些客套话。

王则之谁也不认识,就乖乖的跟着小太监站在一旁。

寅时,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了。

大臣们开始依官职排队,王则之被小太监带着站到了最后。

卯时。

钟声响起,宫门大开。

文官由左掖门进入,武官由右掖门进入,先在金水桥之南根据品级排列好次序。

王则之依旧站在最后。

明朝,镇守边区的统兵官有总兵和副总兵,无定员。

总兵官本为差遣的名称,无品级,遇有战事,总兵佩将印出战,结束缴还,后渐成常驻武官。

也就是说,哪怕总兵是明朝的高级将领,权力非常大,在京城里面也是没有品级的。

是没有资格站在靠前的位置。

不多时鞭声响起。

鸣鞭之后,依次过桥,到达奉天门丹墀,文官为左班、武官为右班,在御道两策相向立侯,称为“起居”。

在此期间,有负责纠察的御史在旁监督,凡是有咳嗽、吐痰、拥挤或仪态不整的都会被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奉天门上廊内正中设御座,称为“金台”。

台阶左右是钟鼓司的乐队,殿陛门楯间列“大汉将军”,穿着全服铠甲,御道左右及文武官员身后则各有校尉握刀站立。

钟鼓司奏乐,皇帝到达御门,锦衣卫力士撑五伞盖、四团扇,从东西两侧登上丹墀,立于御座后左右。

内使两人,一人执伞盖,立于座上,另一人执“武备”,杂二扇,立于座后正中。

天顺年间之后,执伞、扇的力士位置被移到了金水桥以南夹立,只留座上之伞及夹武备二扇;座上之伞,遇到大风时也被撤去。

在这个过程中百官不得抬头,直视皇帝。

王则之也低着头,只能滚动眼珠子往上翻努力偷看,他隐约看到一个无比威严的身影。

皇帝座上御座之后,再次鸣鞭,鸿胪寺“唱”入班,左右文武两班齐头并进步入御道,此时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东上”,行一拜三叩之礼,是为“大班”。

行礼完毕之后,早朝便正式开始了。

鸿胪寺官员先出班,对皇帝奏报入京谢恩、离京请辞的官员人数。

这些人都是前一天在鸿胪寺报备好的。

如果皇帝要召见,那么便先行入殿觐见;如果皇帝不见,则在庭下或午门之外遥行五拜三叩之礼,行礼之后便算完事了。

接下来便是来自边关的奏报,如果有,便先行呈上。

大者宣露布,小者具奏本,俱于早朝未奏事之先宣布,所以张国威而昭武功也。

之后便进入了早朝最重要的环节,“奏事”环节。

按照惯例,每个官员在奏事之前,“皆预咳一声”,此称为“打扫”。

这是为了打个招呼,意思是我要出班奏事了,避免两个人同时出班造成尴尬。

而一旦出现这种尴尬,通常由通政司或鸿胪寺官员负责引导。

打过招呼之后,要奏事的官员便迈步出班,到御前跪下奏事,说完之后便重新回到班列。

奏事之时不用口语,而是大声朗读奏章。

通政司、鸿胪寺官员除了引导官员们奏事之外


相关章节: 第127章:单同善第128章:财务制度第129章:鲁四第130章:新任官员第131章:鲁四第133章:王洽第134章:朝臣百态第135章:杨鹤第136章:软禁第137章:林丹汗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