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娇俏厨娘香满园楚天阔 第两百九十四章

第两百九十四章


推荐阅读: [idolish7]七濑空创神坛重生后废柴少爷逆袭了沉睡梦乡里将军的美味厨娘将军的美味厨娘米瑶娇俏厨娘香满园娇俏厨娘香满园梁十七杨鸿云[综英美]超英今天洗澡么拐个纨绔世子来种田夏棉棉秦景烨夏棉棉秦景烨拐个纨绔世子来种田

“成,相公你要不要来点儿?”梁十七问。

杨鸿云在崔府吃得不多,被梁十七一说,倒觉得确实有点饿了。

得,那就索性再加上崔钰和谢雅淳。

厨房里正好有一些肉,还有豆干儿,梁十七想了想,又去仓库的木桶里抓了一把黄豆芽。

面条历史悠久,常年不衰,其形状为长条,花样却不胜枚举,可擀、可削、可拨、可抿、可压、可搓、可拉,制面方法之多令人叹为观止,就说石门镇上那家生意好的面店,光是浇头就有七八种,面条下锅煮沸,捞起,淋上浇头,做法简单粗暴,一天能卖四五十碗。

没钱的老百姓不讲究面精不精细,八文海碗能吃饱就行,不像客来轩,一碗面要卖二十来文。

要是当初没有遇见崔钰,梁十七可能就要同面店老板抢生意去了,如今,她开客栈酒楼,什么都做,却也没想把整条街的生意都包揽下来,断人财路的事儿她不干。

在大周朝,不同的地方面条又叫汤饼、煮饼、水引,所谓的汤饼,其实就是“片儿汤”,制作时将面擀成片状,一手托面团,一手往汤锅里撕片,北方有的地方也把这种面称作“揪面片”,和后代的刀削面有点儿类似。

拉面讲究技术,面店倒很常见,而寻常人家要吃面,大多是把面团擀薄后用刀切成细条,省力方便。

至于炒面炸酱面是极少见的,太吃油,一斤油五六十文,得卖多少碗面才赚的回本,不划算。

大周朝北方多种植小麦,像青山村等偏远地方还在用人力或者畜力推动石臼碾面粉,北方却已经用上了水车,故而北方的面粉价格要比南方低廉许多。

梁十七揉着面想,马上就到秋季,不如让阿爹也做个水车出来卖,稻谷脱粒的脚踩桶,还有风扇车……

她爷爷是农科院的研究人员,对这些农作器具也很了解,梁十七大致知道构造,但要她详细画出来可能还有点难度。

算了,等有空时再说吧。

梁十七将揉好面团放在一旁醒着,提起菜篮,转身去院子后头的田地里摘了些小白菜,新鲜的小白菜比巴掌还小,染上夜间的雾珠水灵灵的,她用井水冲掉根部的泥土,用剪子剪干净,择出鲜嫩的芯子,一连洗了三遍。

古代没有农药,就怕有虫子。

洗好后,她回到厨房将其放置一边,小白菜个头小无需再切。

取出碗里的豆干,四片堆码整齐,右手持刀左手虚扶着,就见她手臂上下抖动,菜刀笃笃笃从右到左过去,砧板上便多了一堆薄厚均匀的豆干片儿。

豆干不能切太薄,炒的时候容易碎,也不能切太厚,显得笨重影响面条的装盘和口感,最好的厚度是炒熟后用筷子夹起,豆干能像面条一样自然弯曲且不会断,和炒面一同塞进嘴里咀嚼的时候不会黏糊,也不会太硬。

当然,这跟豆干本身的好坏也有关系。

东街斜对口阿婆卖的豆干就比北街中年妇女卖的豆干实在,后者卖的豆干软趴趴的,还有一股水泡发过头的馊味。

切好豆干,她又剔除掉猪肉中油膘过多的肥肉和猪皮,肉丝不能只取瘦肉,太干,连点薄皮是最好的。


相关章节: 第两百八十九章:吴南霜第两百九十章第两百九十一章:崔钰第两百九十二章第两百九十三章:崔钰第两百九十五章:吴俊远第两百九十六章第两百九十七章:吴俊远第两百九十八章第两百九十九章:吴俊远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