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重生光影年代 第二百八十二章 不死的中国人

第二百八十二章 不死的中国人


推荐阅读: 南哥今天涨粉了吗绝世好人我师尊在哪儿快穿之我才不想拯救世界末世之媳妇儿是大佬夏小姐她是个团宠我不可能爱上一个病娇这婚就当没结过相公带我去修仙女相左姜乔小姐你又上热搜了偏执大佬他只给我甜

苏长青比姜导年轻七、八岁,但却有一颗大爷的灵魂。

你大爷还是你大爷,瞎得瑟那就让你尝尝斗转星移的厉害。

两个主意出了之后,《鬼子来了》还拍不拍,到时候怎么拍,是值得姜导深思的问题。

姜导原本将结尾处理成红色,恐怕没有向《红高粱》致敬的意思,或许只是下意识的巧合,至少一开始未必想到两部片子结尾的处理是一样的。

苏长青最后一句话简直是杀手锏,前截后堵不留空隙,一点后路都没给别人留。

姜导以后按照建议拍了,军功章没了一半,如果没按照建议拍,那就是小心眼,故意不肯向《红高粱》和张导致敬。

这无疑有点绑架,可这建议真不错,几乎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尾,否则也可以堂而皇之拒绝。

姜导脑子转了几个弯就明白自己想不出更高明的点子,也明白今天踢到铁板了,自己不是对手。

如果完全是个不识时务的人,姜导恐怕也混不到今天这层次,他盯着苏长青深吸一口气,然后恭恭敬敬端起酒杯:“您这个建议太牛了,我不服都不行,先干为敬。”

这可太令人意外了,姜导服软了。

然而这也是最聪明的作法,避免了所有尴尬。

苏长青与他碰了杯:“也就是抖机灵。”

姜导把酒干了:“可别这么说,您这要是算抖机灵,别人还怎么活。”

葛忧率先鼓掌,大家都跟着:“高,实在是高!”

李宝田也终于表态了:“苏导的结尾设计的确非常值得参考。”

不过这次大家表现比较含蓄,都看出姜导挑衅被镇压了,不能继续拱火。

因为涉及致敬,张导没有表态,但当苏长青示意陪着喝点时,却很客气地喝了一大口。

苏长青后来才知道他基本不喝酒,最近身体也不大好,喝的是白开水,怪不得面不改色。

张导这两年诸事不顺,九五年与巩琍分道扬镳,后续的创作大受影响,磨了两年才弄出《有话好好说》。

从八七年开始,他每部片子都是和巩琍合作的,一棵树上吊死,改变是不容易的。

虽然已经获奖无数,张导却不满足,国内媒体炒作他江郎才尽很久了,看得出他自我证明的欲望很强烈。

然而《有话好好说》立意比较单薄,似乎只是慨叹人心难以捉摸,世事无常,张导合作过的男主姜纹、刘宝田、葛忧、本山子全部凑齐了共同发力,阵容史无前例,最终也无济于事。

这片子在威尼斯无所斩获后,他还拿着参加了夏威夷电影节和伦敦电影节,同样颗粒无收。

创作这种事真不能急,就像做饭一样得有耐性,火候不到肯定夹生。

除了创作乏力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父亲病故,精神上也有些疲乏。

可能因为朴实的长相,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张导出身基层,不是农民子弟就是工人家庭,其实不然。

张导家解放前是临潼大地主,绝对大户人家,爷爷当过民国的县长,虽然不是鹅城的,也算有权有势。

父亲是出身黄埔的军需官,幸好解放前就转业了,此后一直在省级机关工作。

母亲出身富裕家庭,解放前就大学毕业,妥妥的知识分子家庭。

张导当年因为摄影很棒才被超龄破格录取进北京电影学院,那年代玩得起摄影的不多。

他是苏长青的正牌师兄,当年报考北影真是以他为偶像的:当代最优秀的摄影师、最优秀的导演之一,另外大家通常都忽略了一点,张导还是国内第一个A类国际影帝。

当年他凭借《老井》,获得了东京国际电影节影帝,也是前无古人。

论成就苏长青自愧弗如,至少目前是如此,虽然未来可能拿更多的奖,但这个影帝没办法投机取巧。

张导没有谈未来的计划,《有话好好说》是他的创作瓶颈,调整心态,渡过这个阶段不容易。

苏长青注意到瞿穎始终坐在李宝田身后没有说话,明显有点小心翼翼。

她是第二个“谋


相关章节: 第二百七十七章 苏导啊,没吃饱吧?第二百七十八章 奇异的冒险第二百七十九章 如何长大的第二百八十章 其乐融融第二百八十一章 苏导的斗转星移第二百八十三章 威尼斯魔咒第二百八十四章 明显的偏爱第二百八十五章 不容埋没的好电影第二百八十六章 太妃糖女人第二百八十七章 谁动了我的账单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