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替汉 第一百零二章 求贤?

第一百零二章 求贤?


推荐阅读: 若年少不曾动情农家一品夫人半卷江湖客我的精灵来自符文之地神奇宝贝之少年武士潇潇忆天王临都秦天王冷冰雨张凡穆雅芯盖世狂战小当家王学东李翠花医世布衣小碗混沌盖世狂战

陈矫说道,“将军继位以来,三平内乱,再下广陵,武功威震华夏。

然与此相对,将军之仁德未为天下人所识。”

“广陵刚下,人心散乱,君侯将伏波将军尸首两分虽可扬威,但如今并非攻广陵,而乃治广陵之时。”

“君侯已将伏波将军斩首示众,立威之意已然收到成效。当此时,君侯何不展现仁德呢?”

“伏波将军治郡数年,深得广陵人心。若是君侯归伏波之首还其身,广陵士民定感君侯恩德,先有威,后有德,广陵自安也。”

“再者,伏波将军名满天下,又出身高门。

事后,君侯若再以士人之礼安葬伏波,天下人闻知此事后,定会对君侯交口称赞,言君侯有古之仁主之德。”

“如此,于将军而言,名利两收,何其乐哉?”

陈矫的一番话听得孙翊动容。

他思考着陈矫的话,最后展颜笑道,“季弼此来既是为故主,也是为孤而来矣。”

说完后孙翊延请陈矫上座,并承诺道,“季弼所言有理,吾将从之。”

陈矫对孙翊拱手道谢,而后坐在了位子上。

在陈矫入座后,孙翊问陈矫道,“孤虽得广陵,但近日来苦思治广陵之策,季弼可有良策乎?”

孙翊说的不是假话,太史慈虽然攻下了广陵,但他缺乏治政之才。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太史慈时常向孙翊汇报,广陵乡野之民多有外逃者,这让孙翊很是苦恼。

打一郡难,但要想安定一郡,将其真正转化为江东的国力,这一点更难。

陈矫对孙翊言道,“广陵难安者,究其原因在于太史将军乃青州人士,其所率兵马又都是江南之人。

太史将军虽有武威一时弹压住人心,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孙翊闻言恍然,这的确是个不可忽略的问题。

在这时代,交通联络十分不便,许多人一辈子连乡都未出过。

这就造成了这时的一郡,相近于后世的一国。

虽然大家都是汉人,但彼此之间的乡里隔阂是会存在的,因为这点,广陵士民对孙军存在抵抗心理是很正常的。

孙翊来自于后世的全球化时代,对于这一点有时会认识不够。

但现在既然孙翊知道了症结所在,就已经想出了解决的办法。

他对陈矫言道,“吾欲任季弼为广陵功曹,助宣武将军稳定广陵,不知季弼意下如何?”

要想解决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广陵人当太守,这样子很快人心就能稳定。

广陵郡籍的大臣孙翊多得是。

但孙翊不准备这么做,因为从长远来看,这是在助长地方势力的发展。

而且孙翊表任太史慈为广陵太守的任命已经公布出去,若是朝令夕改,对孙翊的权威不利,加上广陵郡是前线,需要太史慈这样的大将镇守。

所以孙翊打算采用一个折中的办法。

那就是广陵太守继续由太史慈担任,至于功曹这样的郡中右职,就由广陵中有名望的人担任。

并且除了一些右职之外,其他不怎么显重但却十分紧要的位置,例如执掌广陵军权的都尉等,孙翊都会直接委派。

这样既可以稳定广陵人心,又可以防止地方势力壮大。

面对孙翊的招揽,陈矫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就像孙翊说的,他此来既是为了陈登,也是为了孙翊。

谁叫孙翊拿下了他的故土呢。

只是陈矫言道,“要想稳定广陵人心,将军还需礼聘一人。”

孙翊诧异,“广陵中还有何人能与君相比乎?”

陈矫起身拜道,“吾所荐之人乃广陵海西人士,名徐宣字宝坚,其之名望才能不下于我,今闲居在家。”

这时吕范起身来到孙翊身边耳语,经过吕范的告知,孙翊大概了解了徐宣这个人。

如陈矫所说,徐宣的确与其齐名。

而且这二人当初都曾避难江东,孙策分别延请过,但这二人都拒绝了,回到了故乡。

既然是有才之人,孙翊自然不会吝啬


相关章节: 第九十七章 温情(明日上架)第九十八章 意欲何为第九十九章 脸黑的夏侯渊和张辽第一百章 如此玄德第一百零一章 孙翊的王霸之气第一百零三章 孙氏不可图第一百零四章 国犬第一百零五章 校事上门(4000字)第一百零六章 张氏之罪第一百零七章 陆逊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