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爆改大明朝 第二百三十四章:恶意揣测互攻

第二百三十四章:恶意揣测互攻


推荐阅读: 我的空间能种武功秘籍觅仙屠沧漓传山海为龙寂灭道主仙葫修仙三国之龙图天下我当真不会修炼怦然心动汉末天下行红楼之江南御史三国之白马关郎

基础问题搞清楚,接下来就是项目开展的讨论,大多数是阿棣提问詹闶回答,老和尚偶尔也会给出自己的见解。
中午在王府吃过饭,三人又接着讨论,终于在下午酉时二刻拿出了完整的方案。报纸的名字定为《燕山新报》,争取在一个月之内,最迟不超过靖难军再次出击之前就要开始发行。
这种向普通百姓进行宣传的渠道,肯定不适合王府操控,詹闶决定再成立一间商行叫做“新闻堂”来负责,也是今后旗下所有新闻业务的总号。
早期的版面内容要尽量简单一些,《燕山新报》只做四个版面,分别为时事概要、燕山之声、话本杂记、民生之友。
前两者通报当下军政要事,并作引导性点评;后两者就纯粹是解闷儿和打发时间的东西了。不会太简单,也不会太枯燥。
报纸每隔五天出版一刊,詹闶亲自负责话本杂记和民生之友两个版面,以及部分时事概要、燕山之声的版面,其余的交给燕山学馆几个教员,后续还能吸收民间投稿。
报纸怎么宣传和推广,办法也很简单。免费大招开路,北平范围内和实际控制的山西行都司部分,所有酒楼、客栈、茶楼等等场所,视经营规模大小每期五至三十份免费投放。
这里边投放数量最多的,肯定是詹家旗下的产业。不仅是酒楼、客栈这些,连彩韵坊这类买卖里,都要在每个包厢摆上一份。甚至有些大点的客栈和酒楼里,三十份都是远远不够用的。
再一个就是报栏了,各地的重要路口和人群汇集的地方开设,也包括村镇级别的小地方。北平城里的报栏,由燕山学馆高年级的学生在每天的固定时间为百姓读报和讲解;北平之外的,则交给当地衙门合作,每月支付一定的银钱,衙门安排可靠的识字百姓负责读报和讲解。
在詹闶的计划中,《燕山新报》的免费阶段将会持续到阿棣登基,约莫还得个一年半左右的时间。
当然这也是无奈之举,如果在平常时候办报纸,最多半年的免费期,就足够培养起一大部分读者群体了。
可现在是靖难时期,想要保证最大限度宣传其正确性、合法性,就必须要吸引足够大的读者和受众群体。哪怕收费以后的读者只降低一成,都属于严重的得不偿失。
反正詹家有的是钱,而这份报纸最大的任务还是政治投资,多亏一段时间就多亏一段时间吧,以后有的是机会赚回来。
而且这报纸也不是完全就一点不赚钱,用不了多久,彩韵坊、行运置业、来春鲜菜铺等等詹家旗下的,合作经营的买卖,就会开始在报纸上打广告。
其他商家只要有一个跟着做了,并且赚到钱了,后面就会有无数广告业务主动上门。光靠这部分收入,也足以维持报纸的运营了。
至于说会不会有人看出商机跟风,詹闶还真是没什么担心。报纸这东西想要卖销量,可不是随便写点什么就行的,你得有官方的一手新闻,还得有吸引读者的故事文章,推广渠道更是必不可少。他不相信在北平行省,乃至整个大明,能有人比自己更全面领先的。
从他进入北平城开始,詹家所有开办的生意中,蜂窝煤和暖棚这种在一定程度上有技术垄断的,瓷器、瓷砖、马桶这些很容易就能仿制的,全部都有人跟风过。可是迄今为止,詹家所有的生意都依然屹立不倒独占鳌头。
这里面可不仅仅是詹闶的身份,詹家和各级官府都有往来交道这些优势就可以保证的。很大程度上詹家的财大气粗才是关键,低价倾销和炒作营销之类的手段詹闶玩得不要太熟练。
而且报纸也不是某一个人专属的产物,只要有想法、有资金,谁都可以参与进来搅一棍子。世界这么大,没谁能把所有的钱都赚了。真要有那么一天,这个人也就该完蛋了。
从燕王府出来回家,刚进门还没来得及洗漱更衣,负责带替詹闶操持部分对外事务的绣月就来了,带给他一个莫名其妙的消息:燕王妃派人来传话,鸿正道长纳了杜小姐一定不会后悔。


相关章节: 第二百二十九章:不为所动第二百三十章:三天之内,不,两天之内第二百三十一章:挺要命的第二百三十二章:四大标准第二百三十三章:宣传第二百三十五章:报社管事不好找第二百三十六章:定不负所托第二百三十七章:麻烦上门第二百三十八章:杜婉华和唐玲珑(二合一)第二百三十九章:莫敢不从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