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逐鹿清明上河图 第39章:隔山有耳(上)

第39章:隔山有耳(上)


推荐阅读: 洪荒的迟到大仙一刀震江湖剑尊奥义行走诸天的旅者聂北楚韵赊点灵气好修仙剑碎倚天洪荒之封神开局衍道修真簪花问剑叩问仙道天域游龙舞

“咦”荇茸仙子指着画中倒数第二个景致“老槐草桥”,言道“这里有一艘小木船,红彤彤,煞是打眼,我一个外行看着都不妥当。”

张择端立时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仔细观察,的确如此。

画中一座草桥横跨小溪,桥边有三株老槐树,树阴下停泊着一只小舟,无人无桨孤零零,船身通体红色,看不出勾勒的轮廓线,甚至分辨不清船舷和船板。

小舟和周边的景致色调相比,显得十分突兀,像是绢本完成后,画家粗心大意洒了一滴朱砂在上面。

“你自己画的,还不知道是真是假”诸葛不耐烦地讥讽到。

“那是那是,年代久远了,确实记不住这些细微之处。”

张择端随即拿起一枝芦苇杆画笔,蘸了少许阴阳五敛子阴果的浆汁,轻轻地在那小舟的尾部点了一点,几乎就在一瞬间,那一点变得更红了,红得和贵州铜仁出产的朱砂一般鲜艳夺目。

张择端长出一口气,退后几步,顺手将画笔掷了出去,“找到了就是这小船多出来的小船”

在张择端一行人尚未进入岩洞前,沈叔伦已经来到一处通风孔,这是他探查完所有的七个通风孔后选定的。

这些天然的通风孔呈各种各样的形状,有裂缝状的,有孔洞状的,他选定的这一处呈外大内小的喇叭状,也不知道他用了什么方法,估计到此处距离岩洞内部最近。

这里外部环境却极其险恶,喇叭状通风孔开口在几乎垂直的峭壁上,正好被厚达数丈的悬垂冰川所遮挡,但另有一个好处就是守卫者认为此乃天险,非神仙不可靠近,因而无人看守。

这给了沈叔伦施展手脚的机会。

“绝险不守乃是破阵之处”,是他祖上沈括在所著兵书边州阵法中的十七进攻阵法中的第九法,沈叔伦自然是倒背如流,理解深刻。

沈叔伦劲装结束,腰系牛皮索,脚穿特制的皮靴,靴底和靴头装有尖利的铁齿,可以在坚冰上刺出小孔,以分担身体的重量。

他慢慢下滑到冰川和通风孔齐平处,低头朝脚下瞥了一眼,悬垂冰川四周望不到边,直朝山脚下延伸开来,垂直的一马平川,阳光洒在冰川上,反射出一片一片耀眼的光芒,他感到有点头晕目眩。

此处的冰川已经向内凹陷进去,形成方圆大约二尺的一个冰窟窿,透过冰窟窿可以看见对面岩壁上的通风孔。

原来,沈叔伦甫一上山开始琢磨的事情,就是如何尽可能地靠近岩洞,也就是靠近清明上河图。

选定这个喇叭状通风孔作为下手地点之后,他每日都要下到此处,“开凿”冰窟窿,不是用钻子、斧头和铁錾,而是他就地取材制造的工具,他称之为“石油绳”。

阿图什峰顶雪松林深处有一个小池塘,里面不是坚冰,而是黑乎乎油腻腻的粘稠液体,终年不结冻,多少年来,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也没有人加以理会。

但沈叔伦知道,在他祖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卷二十四记载有鄜延境内有石油,……出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燃之如麻,但烟甚浓……。

他大哥沈伯傲曾经用石油制作抛射球和火袖箭的燃料。

契丹人在峰顶的仓库储备丰富,沈叔伦在那里找到大卷大卷的粗麻绳,将其浸入石油,然后背上一大捆下到和通风孔相对的悬垂冰川处, ;an 打火点燃石油绳,以此融冰。

离开时,再在冰窟窿内敷上厚厚一层盐,继续融冰,夜以继日。

也亏他有这份坚毅,每日两个时辰,用一根牛皮索把自己吊挂在这数百丈的冰峰之上,为了清明上河图,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经命丧黄泉,肯定还会有更多的人呜呼哀哉。

沈叔伦很清楚,自己能吊挂在这里被烟熏火烤,那是多亏了菩萨保佑和祖宗庇护。

那个冰窟窿方圆二尺许,沈叔伦只稍微缩骨,便顺利通过。

现在,他一只脚蹬在通风孔所在峭壁的一块凸出的岩石上,另一只脚踩在冰窟窿边缘,和他沈家魂牵梦萦的清明上河图


相关章节: 第34章:冰山血雨(下)第35章:仙子解谜(上)第36章:仙子解谜(下)第37章:“佛龛”聆秘(上)第38章:“佛龛”聆秘(下)第40章:隔山有耳(下)第41章:真人露相(上)第42章:真人露相(下)第43章:凤归玉门(上)第44章:凤归玉门(下)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