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我在秦国做武王 第69章 白起歼灭 蒙鹜先锋

第69章 白起歼灭 蒙鹜先锋


推荐阅读: 洪荒之永生圣王武当熊王加油小师弟大菩提明月侠心从华山开始的武侠之旅我在贞观毁修仙宋牧北邪梦游记之绣旗志从士兵突击开始的军旅生活我女友是王者我真不想夺冠

“我秦国五十万大军,多是征召农夫,其人虽多,但易临阵怯敌,于战阵之上,卒无其伍,伍无其什,什无其百,百无其千,千无其将,军令不通,就是不明军鼓者,也不在少说,如此之众,何以成军

孙子曾为吴王练兵,以五十宫女而击败五十宦者,何也,皆因法令也,当年,这战事一起,我秦五十万大军就混乱一团,因只知前进,不知左右。

而吴起所领武卒,皆是军纪严明,善于穿插,直破我军中军,此一来,我军阵大乱,五十万人,惶惶恐恐,满山乱撞,纵有百万,也无其威也。

臣以为,如今我秦楚之战,当如当年河西之战也,臣曾从汉水而下,直入楚国上庸、房陵之地,翻越巴山而刺探军情。

楚国十万大军,以山势为营,以沟壑为防,遍及整个巴山,可谓之森严,如此以逸待劳,我秦军谈何优势,况且山高水长,地势狭小,并无广处,纵然有百万大军,也施展不开,无法列下军阵。

可凡有其利者,也必有其弊,十万楚军,落于大山之中,彼此相隔,将令难行,卒不知将,将不知卒,正如当年我秦五十万大军,所面临之局,此次攻楚,不如学那吴起,取楚国之重,乱楚国之阵”

白起之言,掷地有声。

嬴荡发现,此人最善于学习,不管是兵书,还是战事,他都能得出经验来。

一番说辞,的确是很有道理。

魏国武卒之强,强在兵精,强在执行力,在山地作战,大军难以铺开,那精兵强将,要远胜人数之优。

对于秦军的攻势,楚国或许未曾想到,但这对秦军的防备之心,不能没有,真要是一步步地攻过去,胜负难料,容易胶着。

攻楚之战,难也

“那何谓楚国之重”

秦王又问。

“回大王,当属上庸也。”

上庸

秦楚之间,有巴山相隔,从南郑向东,穿越巴山之后,所遇楚国第一座大城,便是上庸。

秦国若要大举攻楚,能走的路有两条。

其一,就是从巴郡郡府江州城,顺着大江一路南下,直取夷陵,其后再围攻国都郢城。

其二,从南郑发兵,顺汉水而下,穿越巴山,直取楚上庸、房陵诸地,然后再以此为根据,一路南下,攻破楚国鄢城、郢城两都,切入其腹地。

自古以来,秦楚相争,多在上庸、南郑之地,所以楚国大军,也多在此处布防,此路难行。若是顺着大江而下,就只有一座夷陵,据斥候军报,夷陵并无强兵,还可乘船而下,是要容易一些。

秦王所思,就是想走个不寻常的、而又容易的路。

从江州城过去,出其不意,攻下夷陵,再往下,就是郢城,没想到白起还是选择了顺汉水而下,历史记载,鄢郢之战,白起正是这样所为。

“那若是从江州,直下夷陵呢”

思量半天,秦王还是将疑惑问了出来。

“大王还记得大王与臣,在咸阳宫有过一叙否”

白起反问秦王。

这事情,嬴荡自然记得,他点了点头。

“当日,大王问臣用兵之道,臣历数诸位兵家之说,最后得出这歼灭之道,不错,今日臣之计策,正是歼灭,请大王准许

从江州直下,的确可取楚国夷陵,甚至围攻郢城,可在这之后呢,楚国十万大军尚在,若是他们回援,那我秦军则有被包围之险,况且只占据一夷陵孤城,也不能守也。

可若是从上庸而下,派遣三万精兵强将,火速行军,一路穿插至上庸、房陵两地,楚国大军,驻扎巴山,其粮草辎重,尽是从上庸房陵运来,如此,我秦军则可控楚军东西,断其粮道,反借山势之利,困死他们。

楚军多是征发黔首,军令不整,军心不齐,若无粮草,其军必散,在围上一月之后,我秦国大军可从西往东,依次歼灭。

楚国正在东征,西境就只有这十万大军,要是能一举将其歼灭,那大王不管是攻两都,还是取丹阳,都是唾手可得,甚至整个西境,也可尽入我秦国也”


相关章节: 第64章 点兵点将第65章 行之少梁邑第66章 瞒天过海第67章 给寡人造假钱第68章 3万精兵可破敌第70章 蒙鹜攻城拔寨第71章 城破上庸第72章 ?围困楚军第73章 ?寡人看3国第74章 火烧连营 生擒芈焽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