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宁西河畔大地情 第230章:此时莫把寻常看(15)

第230章:此时莫把寻常看(15)


推荐阅读: 见习恶魔商人的编外使徒香江之落日之城笑傲江湖东方不败武侠世界之天纵奇才成功全凭演技朵家人儿在大唐混吃等死吃货闯网游香江顽徒凤鸣斗罗木叶之寸芒饿龙物语

求收藏、求推荐。

喜上眉梢的巴哈提,高兴得对着淼淼说“淼淼,咱们可以欣赏乌孙山春天的景色了,太攒劲了宁西话,太棒了、太好了。”

望着巴哈提兴奋而又期待的神情,郝明提醒道“淼淼、巴哈提,乌孙山现在还是气温低,天冷,你们俩穿厚点,对了,淼淼,你通知那个大货车司机,多带些衣服。”

淼淼和巴哈提开心的笑着,郝明和其他村干部望着这两个年轻人欢呼雀跃的样子。

大家伙都不由得在心里羡慕道“哎,还是年轻呀,帮着牧民转场这么苦的差事,竟然能让这两个小屁孩这么兴奋,还是年轻呀。”

郝明望着这两个志愿者胡蹦乱跳的样子,脑子里跳出个老话,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呀。

郝明叮嘱村长给淼淼和巴哈提两人,准备些路上吃的干馕和矿泉水,以防万一,有备无患。

当地的老宁西人都知道,尽管宁西市的春天充满了希望。

可是春天从远冬牧场出发,向着300多公里之外的春秋牧场迁徙,是一件艰苦劳作之事。

每逢春天,远冬牧场的草料基本枯竭,春牧场积雪融化,露出了鲜嫩的草芽,这时候就是转场的最佳时节。

在宁西市实施牧民定居之前,转场时要走走停停,耗费十几天时间。

牧民们白天让牲畜吃足牧草,便马不停蹄地冒着凛冽的寒风连夜迁徙,天亮后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歇。

在人工迁徙转场时,牧民们要忍受着寒冷、孤寂甚至饥渴,这种生活方式,使哈萨克牧民形成了不畏艰难、豪爽、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

每一次转场都承载着牧人们对美好富足生活的希望。

宁西人都知道,在宁西市,搬家最勤的是牧人,牧人是马背上的民族,永远追逐绿色牧人们的繁荣也都是在迁徙中诞生的。

以前,每年的11月和来年的3月,在宁西河畔的这条古老牧道上,到处能听到牧民转场时清脆的驼铃声。

2000多名牧民赶着30多万头只牲畜,以一种浩浩荡荡的气势,延续着哈萨克族牧人属于草原的自由生活。

宁西河谷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从乌孙山下的草甸到宁西河畔广袤草原,垂直分布着众多的春夏牧场和冬季牧场。

牧民时代沿袭着按节气冷暖到不同牧场放牧的传统,逐水草辗转而居,牧民一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牧场渡过的。

曾几何时,牧民开春转场至乌孙山下草场放牧,秋天落叶时分再回来。

在20岁左右的哈萨克牧民记忆里,十年前在转场时,他们与父母都骑着高头大马,牵着数十峰骆驼。

赶着上千只羊浩浩荡荡向乌孙山进发,几只牧羊犬前后左右得、蹦蹦跳跳得帮着驱赶掉队或溜号的羊只。

在这个迁徙路途中,苦中作乐的牧民们,在路经之处会发生不少有趣见闻,采蘑菇、捡玛瑙、追黄羊、在深山冷水里钓狗鱼。

有时还会在路途中看见狼群出没,狼群远远跟在羊群之后,趁人不备,叼着羊就跑或者干脆咬死。

这样人工徒步迁徙下来,不仅损失不少羊只,而且牧人们都劳累困顿,胡子拉碴、不修边幅,显得颇为粗犷、沧桑而狼狈。

人工迁徙转场让牧人们历经风吹雨淋,长期下来,最容易患上风湿性关节疾病。

羊群走在道路上,还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半路上羊只被过往的车辆不小心碾死、碰伤的也不在少数。

随着时代发展,国家实施牧民定居政策,宁西市牧民也在2010年开始享受国家的牧民定居优惠政策。

游牧为生的牧人们,也结束了以往游牧生活,每逢深秋都会回到牧民定点居住。

转场的方式也由原来传统的大规模徒步迁徙的方式,改为现代的、轻松的机械转场。

养殖的牲畜在寒冬时,也都住进了国家项目资金建设的,整齐划一的养殖棚圈生活。

牧人们也开始逐步转变传统的养殖观念,冬天进行饲草料圈养。

清晨,清凉的晨曦透过树叶


相关章节: 第225章:此时莫把寻常看(10)第226章:此时莫把寻常看(11)第227章:此时莫把寻常看(12)第228章:此时莫把寻常看(13)第229章:此时莫把寻常看(14)第231章:此时莫把寻常看(16)第232章:草色青青酒意浓(1)第233章 :草色青青酒意浓(2)第234章 :草色青青酒意浓(3)第235章:?风光递传寻常事(1)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