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那一年1977 第88章,都爱学习

第88章,都爱学习


推荐阅读: 瓦洛兰传奇之英雄崛起二十四终末档案馆紫微域开局拔剑签到十万次寒章凌城我真不想当领主我在午夜开车封神之开局策反姜子牙猛鬼收容系统看见美丽乡村看我逆袭为王启明1158

1979年,国外和国内仍然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少有交集。

国外,西方的资本主义正值巅峰,为首的美国,人均gdp117万美元,科技有航天、计算机;交通有波音、福特;娱乐有好莱坞、摇滚;生活有牛奶、面包;社会的每一个方面,都是闪耀着前沿的光芒。

而国内,人均gdp只有423元人民币,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刚刚转型,个人如果没有在国营工厂上班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摆个小摊,做点小生意,属于切切实实的“盲流子”,是“没有组织的人”,更是不受保护的体制外的流浪汉。这种社会印象一直要到“万元户”这个名词出现之后,才由蔑视变成暗暗的羡慕,再变成全社会的无度地称颂。

差距是非常明显的,因此来自前沿社会的东西更是令人着迷。

姜斌的一箱子书籍几乎变成了280年宿舍的宝贝,每到下课,众人都是匆匆的赶回宿舍,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与国外脱轨太久,连国内的学术前沿知识都与外界差了好多年,而今有了这样的机会,怎能不珍惜。特别是各人拿着前沿杂志,看着最新的硬件图画、炫目的科技,连连惊叹,甚至连未见过的印刷纸张都令人兴奋地只欲“高潮”。

封闭的久了,不少人有时候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过去对于资本主义的蔑视,打碎三观后,又变成了盲目的崇拜。

不过,还好,280宿舍的众人虽一时兴奋,终究又恢复了学术本身渴望。

这一段时间,因为有了新的知识渠道,看到一些出奇的东西,宿舍内总是不时的热闹起来。

“ib公司太厉害了,最新的磁盘储存容量已经超过1了”,下完晚自习的曹景行,仍然舍不得浪费时间,抱着一本“uter science”仔细阅读着,看到好东西,也不忘与大家分享一下。

“这么厉害,那岂不是快赶上磁带和硬盘了吗”

“咱们学校机房要是能用上,能省老鼻子劲儿了”

曹景行的一句话,似乎点燃了大家聊天的欲望,对着最新的科技变化评头论足。

不过,怪不得曹景行和几人吃惊,要知道清大校内的机房还在用穿孔卡,一张穿孔卡有 80 列,每列 12 个,共 960 个孔洞,按照这种方式,数据只能记载 960 bits。而1的磁盘就相当于1,048,576个孔洞,抵得上1000多张穿孔卡,能不让人吃惊吗

这一张卡的数据量,就够姜斌和曹景行打孔打到猴年马月去了。

储存的发展不仅涉及到计算机科学,还有材料科学等各个方面的共同进步,才能有所发展。目前,也就是ib这样有技术累计,且有钱的机构才能玩得起。

当下在国内硬件领域要想建树太难,反而是软件领域,涉及的理论和实践反而更好施行,更关键的是不涉及基础科学,不需要庞大的技术和资金支撑。

特别是当下,个人电脑刚刚起步,图形化都没有实现,dos系统更得四年后才能出现的情况,软件这一块反而大有可为。

大家的一阵讨论,姜斌也忍不住参与进来,指了指手里的图片,问道“大家觉着苹果公司的个人电脑前景怎么样”

“个人电脑我是不看好的,价格太贵,1600美元,就算美国人一般也负担不起”,张继伟的思想总是活跃的,显然是看了相关的报道。

“关键个人对于电脑也没啥需求,一般人也不会用啊”,刘建武又点出了一个重点,现下的电脑最主要的就是计算功能,普通人还真没有太大的需求。

“小刘的这一点,我比较赞同不过,对于机构来说还是有需求的,个人电脑体积小,方便,至少比咱们学校的djs100强多了”

一圈下来,几人的看法,基本上代表了70年代人们对于电脑的认识,终究有时代的局限性。

“小姜,你的看法呢”

“我与大家的意见有些不同”,姜斌仔细的斟酌的了一下,考虑着怎么与大家沟通。

“哦,你说说”,在几人的印象中,姜斌一直是个很有想法的人,超越


相关章节: 第83章,坐地起飞续第84章,竞争者第85章,闲人逛京城第86章,人物第87章,学习的渴望第89章,3大派第90章,招聘第91章,香港员工第92章,个人电脑第93章,优秀青年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