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蜀臣 第539章、不可熄

第539章、不可熄


推荐阅读: 恶天下通天魔侠火影之高雅鸣人疯魔序曲承蒙厚爱我是男的超级药王顾夕颜林昊原神的贴身丘丘人全球游戏:开局百亿灵能币危险的血誓重新当一次领主盘丝洞的养蛛人签到千年后我住到了那位隔壁

不管是从个人理智还是从朝廷的角度出发,现今攻伐吴国都是不明智之选。
因为对于大汉而言,还于旧都的意义,非止于一场战事的胜利,抑或者是夺下了一座城池那么简单。
只要大汉全据了关中,可令魏国步入士庶不附的式微;而占据了荆襄的江东也同样不过是一个跳梁小丑罢了。
江东的背叛,似是没必要急于一时去攻伐。
但在众将率皆愤慨请命的时候,丞相还是说出了“必兴兵讨之”的首肯言辞。
就如昔日先帝执意伐吴一样。
以先帝的人生阅历与智慧,不知道汉魏才是死生之敌吗?
不知道伐吴会令魏国坐收渔翁之利吗?
先帝肯定是知道的。
明明知道,却还执意发动了夷陵之战,并非是不知好歹的任性,而是乃人非草木的使然。
作为食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的人,人生不应该只有权衡利弊,总会有那么一个特定的时候不计得失、不吝死生为捍卫理想而任性。
如今的大汉,就是一群甘愿燃烧自身追逐理想的人儿建立的。
骨子里传承的并非乃权与利,而是热血与理想。
丞相不想在将兴复汉室的旌旗传给后辈之际,让这份传承步入凋零,哪怕当年他也曾劝说过先帝不可伐吴。
盖因有些东西一旦失去了,就再也无法找回来了。
丞相知道,先帝与所有跟随先帝的人,都想还复一个铁骨铮铮的大汉,而不是在委曲求全与妥协中建立的大汉。
更是不容江东这种小丑反复挑衅的大汉!
什么暂且忍耐一时、什么舍本逐末、什么不可坏国家之功.......等等。
丞相知道,这些不可伐吴的理由都很对很充分。
但丞相更知道,如果这些理由将浇熄了炙热燃烧的理想、将冷却了将士们“何以战”的情怀,那么就变成了都不对。
传承若在,纵使前方一路荆棘,家国犹有复兴之时!
而若传承无存,家国将不灭而灭矣!
孰可较轻重哉!
这也是丞相以眼色示意郑璞留下来计议的缘由。
伐吴,不能仅凭胸腹中的一股愤慨。
战事的背后,牵扯着无数粮秣辎重的损耗、人力物力的部署。
况且,既然决定要伐吴了,大汉就不会仅仅别遣两三万人马去示威,而是要将他们打疼,让他们知道背叛大汉的后果,付出惨重的代价!
最重要的,则是尽可能不误了“还于旧都”的国家大计。
就是这种可能性不大。
大汉若不倾举国之力入关中,又怎能将占尽天下富庶之地的魏国逼迫得走投无路呢?
更莫说,一旦与吴国的战事开启了,魏国必然会闻风而动,令大汉面临两线作战的局面,步入国力难以为继的地步。
“子瑾,事已然矣!”
凉风习习的渭水畔,坐在车驾上巡营的丞相,对着策马在侧陪伴的郑璞发问道,“我军伐吴势在必行。然伐吴之兵若寡,则难以建功;但若出兵众多,恐又令关中守御艰难。依子瑾之见,此中可有两全其美之策否?”
的确,伐吴的难点,在于对出兵多寡的权衡。
出兵少了难以破吴,出兵多了,则会影响关中的战事。
以如今大汉需要在漆县、岐山、五丈原与陈仓城四处驻扎扼守以及预留机动兵力的考量,至少需要留下七万大军,才能让魏国的兵马不敢西来,才能保障汧渭之会的屯田不会毁于战火、持续供应将士们日常所食。
毕竟,一旦伐吴了,巴蜀的粮秣将不会转来关中了。
“回丞相,两全其美之策璞无有。”
郑璞笑颜潺潺而答,“不过,若仅是伐吴之兵力不足,璞倒是有一策可周全。只是依着璞之策行事,恐我大汉将提前步入粮秣之困矣。”
闻言,丞相没有多少诧异。
因为他自身也有许多办法可解决兵力不足之困。
比如从陇右与河西募兵,编入关中守备,可匀出更多将士从汉中出东三郡;尚有以利驱南中各蛮夷部落入扰交州等。
但这两个办法都不太好。
民寡而兵众,国力自然就会衰退


相关章节: 第534章、心焦第535章、汲汲第536章、惊变第537章、谋后第538章、必伐之第540章、部署第541章、竹马第542章、都护第543章、折冲第544章、魏宗室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