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我来做明帝 第五十一章 凛冬

第五十一章 凛冬


推荐阅读: 开局召唤西厂厂花这个异界需要革命从蓝银草开始诡秘精灵世界武动乾坤之火祖仙狐我怎么会是魔太莽吾儿坑爹啊长夜国天师狂少重回九零当首富

凛冬已至。

十一月二十一日,京城内外早就是一片冬季的寂寥。但这份静寂在崇祯二年被打破,冬季寒风的冷冽似乎入骨,令人感到寒意。

因为:建奴兵犯京师。

夜间里,那“嗬嗬”的如同野兽般的嚎叫声似乎能透过雄伟的城墙而来,叫人难以心安,深夜里辗转难免。

家住在崇南坊的陈二娘和丈夫于有金两人躲在被窝里瑟瑟发抖。两人的女儿、三岁大的月娘正在熟睡着。小孩子不懂事,白天玩累了就睡觉。

但是,家里的顶梁柱,平日里在东便门外卖苦力的于有金却是知道外面是个什么情况。

“金哥,我怕!”陈二娘紧紧的抱着丈夫,浑身都在发抖,“奴家白天在胡同口洗衣服时,听胡大娘她们说,鞑子来了会杀人。女子都要受苦,保不住清白。小孩子都要杀掉。呜呜…,月娘这么小!”

于有金也怕,努力的回想着听到的各种信息,声音发颤的宽慰道:“二娘,没事,没事。我听东便门前读报的章秀才说: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天子守国门。要死我们和皇帝一起死。怕个逑。”

陈二娘还是压抑的哭。

或许,在读书人而言,和皇帝一起死算是荣耀。但是,对小老百姓而言,皇帝太远,没感觉。

两人一起害怕着。肚子饿起来。咕咕的叫着。

家里的日子过的不宽裕,晚饭不多。抗饿的办法就是早点睡觉。这是流传下来的老法子。睡着就不饿。

不知道过了多久,打更的更夫的声音遥遥传来。却是已经五更天。

陈二娘啜泣的道:“我爹娘、兄弟都在城外,不会都叫鞑子祸害了?”

京城以中轴线分宛平、大兴两县。宛平在西。大兴在东。

陈二娘是大兴人,家在城外。今年二十岁,五年前嫁到城里来。

于有金没做声。八成已经没了。

他们这些卖苦力的人,聚拢在一起就是“胡说八道”。但如今消息的来源不是各自口传或者见闻。而是各城门口处的“读报人”。读的是“邸报”。

他们不爱听什么朝政方针,喜欢听时事,喜欢听邸报后的各种消息。

这几日读报的章秀才说:遵化、蓟州、三河等城都教鞑子给屠了。如今鞑子来了,岳父岳母在城外。只怕,只怕…

“咕咕…”

小夫妻俩肚子又饿的叫。陈二娘算算时间,抹着眼泪,贤惠的道:“金哥,奴家起来给做吃的。”

于有金拉着妻子的手阻拦:“二娘,不用。今天我不出工。城门已经封了。没有货物从城外进来。”

“啊?”陈二娘心里发慌。

于有金知道,感同身受。天大地大,吃饭最大。但鞑子来了,他的活计就越来越少。昨天门就彻底封了。没有活做了。问道:“二娘,家里还有多少米?”

陈二娘大哭道:“没了。没了啊。这几天金哥你拿回的钱少,城里的米价已经涨到一两二钱银子一石…呜呜…”

鞑子就在城外,她一家子是可能死。没有饭吃,是真的要死!

于有金惭愧的低下头。

这时,忽而听到城里的钟声响起来。住在京城的百姓都知道,在五更天时的钟声是什么意思:早朝!

而这钟声于百姓而言,基本和公鸡打鸣差不多。夜晚要过去了!新的一天到来。





且说,崇祯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的清晨,当今天子难得一见要早朝。昨天下午建奴兵临城,便有通政司全部传达到。

清晨五点时分,随着午门上悠扬的钟声响起。在午门外的等候上朝的文臣、勋戚们一一的从朝房里出来。

这里额外说一句,虽然明太祖朱元璋是个狠人,早晨定在早上五点开始,还不耽搁7点钟各衙门上班。而且风雨无阻。但,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大明朝的衮衮诸公不可能在皇城外喝西北风,挨露水。

午门之外是尚宝司、中书科、六科直房等。大佬们,百官们便是在值房里等候。而这百年来的惯例,各有各的“


相关章节: 第四十四章 血战于野第四十五章 战报传四方第四十六章 局势恶化第四十七章 将士阵前半死生第四十八章 唯一标准第四十九章 河西务第五十章 建奴是什么?第五十二章 布置第五十三章 抄家!第五十四章 二十二日见闻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