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明正统 第二百七十四章 君心臣心

第二百七十四章 君心臣心


推荐阅读: 却道寻常一世符仙我是真的很有钱呀入糖三分女神家签到一年,我翻身了贴身家丁穿越斗破名叫萧风僵尸:我又被九叔挖出来穿成魔教教主后被大佬宠翻了漫步诸天影视大佬们总在修罗场[穿书]打卡:从三流主播到顶尖食神

“朕也是这么认为,令刑部、大理寺彻查,发现此系兵部职方清吏司员外郎谷运铎所为,现谷运铎已畏罪自杀,朕已命人抄了他的家,家人送交有司发配......”顿了一下说道:“还有军火军械走私一事,我也已勒令锦衣卫进行彻查,工部下属王恭厂、盔甲厂的主管已经调离并控制起来,相信不久便会有结果......”

“如此皇上当高枕无忧矣。”杨牧云对朱祁镇的雷厉风行深为感叹。

“高枕无忧?”朱祁镇眼神复杂的看了他一眼,叹了口气,缓缓摇了摇头,“谈何容易啊!经此一事,朕下面的诸多臣工都已畏敌如虎,他们不但不为如何保卫我大明江山出谋划策,反而劝朕迁都以避敌锋芒......”说到这里有些愤愤然,“距太宗皇帝五征漠北不过才二十余年,我大明朝的臣子居然消磨得连血性都没了,有人奏请迁都,其他人就站在那里默默听着,连一句驳斥都没有,真是岂有此理......”

杨牧云心中一动,心中暗道:“原来早餐铺里那些太学生们说的竟然是真的。”

朱祁镇察觉他神色有异,便道:“怎么,杨卿有什么话要对朕说么?”

杨牧云躬身道:“回皇上,臣自早上回到京师,在一家早餐铺里听一位国子监的太学生在那里慷慨陈词,痛斥朝廷里那些劝皇上迁都的臣子,提出要联合所有国子监的太学生,致书祭酒、司业、监丞,要他们代为上书朝廷,请皇上一定坚定信心,万不可行迁都之举!”

“哦?”朱祁镇眼睛一亮,“我大明居然还有如此热血男儿,朕心甚慰,那个国子监的太学生叫什么名字?”

“他叫王越,”杨牧云说道:“他说鞑子的一次小小的入寇,就把一些朝廷大臣惊惧成这样,动辄迁都以避敌锋芒,说什么还都金陵,还有的要皇上仿效唐皇入蜀,驾临成都。当真恬不知耻,如真这样,我大明朝不就成了宋室南渡,弃半壁江山于胡虏了么?”

“说的好,”朱祁镇目露精光,“这个王越,朕倒真想见他一见,让他站在奉天殿上对着满朝文武说出来,羞一羞这些身居高位,尸位素餐的人,”接着一声冷笑,“还都金陵,还入蜀?何止,光禄寺少卿俞绍文还说什么当年太祖皇帝当年属意汴梁,欲迁都于此,还在那里建了宫阙,又说开封府据关河之险,为历代皇朝龙兴之地,我呸......”

看着朱祁镇激动的样子,杨牧云暗暗好笑,但事关国家大事,他也不便置喙,便在一旁住口不语。

“朕差一点儿忘了,”朱祁镇看了他一眼,“你来京的时候路经开封,在那里盘桓多日,颇受周王礼遇,怎么样,那里的宫阙跟朕的紫禁城比起来,是不是不遑多让?”

杨牧云见他神色不善,不敢乱说,于是一本正经的说道:“周王爷平素甚为低调,约束诸王子言行,从不干预地方政事,衣食起居也未逾制,请皇上明察。”

“你又来了,”朱祁镇嘴角一勾,“朕只是随便问问,你那么紧张干什么?”接着目光直勾勾的盯着他,“对了,杨卿来自江南,不知对朝臣中议论还都金陵一事,有什么看法?”

“皇上明鉴,”杨牧云身躯微微一躬,满面肃容,“臣是大明朝的臣子,当忠君为国,在家孝敬父母,不敢囿于地域之分。臣事君于京师,臣父不离故土,何也,盖因祖宗之坟茔在乡,不能无人照拂。如今太宗皇帝、仁宗皇帝还有先帝三代帝王之陵寝坐于燕山,然皇上真如某些臣子所请,将帝都迁于别处,那帝陵将如何看护,百年之后,皇上又如何面对九泉之下的诸位先帝?”

朱祁镇听了杨牧云一席话,身子一震,良久不发一言,末了,方长叹一声,“杨卿甚知朕心,汝父尚因祖先之坟茔无人照拂不忍离乡,朕身为天子,难道反不及一臣子的孝道,惑乱朕迁都之人,是要置朕于不孝啊!”

“皇上贵为天子,当以天下为己任。”杨牧云继续说道:“如果稍遇危难便行迁都之举,那么将置天下黎庶于何地,他们又如何看待皇上与大明朝


相关章节: 第二百六十九章 寒烟叠翠第二百七十章 斜阳芳草第二百七十一章 与卿别离第二百七十二章 书生意气第二百七十三章 筵秋水慢第二百七十五章 府军前卫第二百七十六章 龙廷奏对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威难测第二百七十八章 旧地重游第二百七十九章 功亏一篑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