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四百二十七章 关于开会的若干小技巧

第四百二十七章 关于开会的若干小技巧


推荐阅读: 我在修仙界当up主斗罗之别等我CD转好我不是械王每天都在升级打怪爆装备从钢七连开始崛起大秦,开局被始皇帝偷听心声碳变之唯我独法追杀作家修仙从种红薯开始从贫民窟走出的王者救世主的修炼手册从入门到入土霍格沃茨的德鲁伊大师

朱瞻墡答应了给地方留存,而且是三成,但是为什么会给内地来的实物呢?
因为很难变现。
贵州地面上的钱不多,尤其是大钱,也就是贵钱,就是御制银币。
周景王的时候,周景王觉得百姓的钱轻,不值钱,物价飞涨,想要废除轻钱,铸重钱。
这个时候,单穆公进谏曰:今王废轻而作重,民失其资,能无匮乎?
这是《周语·下》的典故。
单穆公的意思是不能废除轻钱而只用重钱。
大明朝有三等钱,第一等是陛下所铸御制银币乃贵钱,第二等是宝源局所铸重钱,第三等是景泰通宝,第四等飞钱,前宋遗钱等轻钱。
御制银币一枚等于七百永乐通宝之类的重钱,大约等于两千枚景泰通宝这类的轻钱。
废掉轻钱,只用重钱,百姓失去能用的钱币,还能活吗?
单穆公的谏言被周景王所采纳,轻重钱并用。
为什么大明朝因为海贸有了很多的白银,白银也逐渐被接受,成为了大明的硬通货,为什么没人提醒皇帝去铸银钱呢?
周景王接见晋国使臣的时候,问晋国使臣荀跞为什么晋国不向周天子朝贡?
晋国正使荀跞不知道如何回答,副使籍谈说:祖上没有受到过赏赐,所以晋国也就不必进献宝物回赠周天子了。
周景王痛骂籍谈说:「晋国的先祖是周成王的兄弟,怎么可能没有受到赏赐,你们这些士大夫整日引经据典,却是对自己的典故一无所知,简直是数典忘祖!」
籍谈是晋国的司典,负责掌管国家典籍的官,大约等同于礼部尚书的职能。
周景王痛骂晋国司典数典忘祖,是知道自己周天子的威势已经不在了。
数典忘祖,通常骂人忘本,不给皇帝谏言,自然是忘本。
而且,大明科举不考管子,也不考周语。
贵州土地上,并没有多少御制银币,有的只有飞钱,这些钱在贵州价值极高,在内地却是非常普通。
朱瞻墡给他们留存的内地来的贵州所需之物,他们就是贪污腐败,也换不到重钱。
换一堆飞钱,丝毫没有用处。
他既然敢拿利柄,发到京师博得大明皇帝的邸报头版头条,那自然是对利柄的利用有一整套的想法。
朱瞻墡代表着朝廷,代表陛下,在和他们讨论,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冠冕堂皇的说出:内地来的实物,不能变现这等荒谬的话。
董和拦住了要开口的贾铨,这是很正式的恳谈,说的不对,朱瞻墡就能拿着他们的话,去朝廷告他们一状。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内地来的实物,除了不方便贪污以外,百利而无一害,因为这都是贵州急需之物。
真的要卡吃拿要,得先换成贵州特产,再运出去,这其中往来就得过疏浚司和码头。
贪腐这种事,是隐秘的,是一锤子买卖,涉及到的人越多,就越容易败露,很容易授人于柄。
大家都是老油条了,何必自找不痛快呢?
董和、贾铨等人在找朱瞻墡的漏洞,逼迫朱瞻墡就范,朱瞻墡何尝不想抓住他们的把柄,用他们人头祭天,推行政令呢?
董和终于开口说道:“殿下真是才畯满前,秀外慧中啊。”
董和以为他面对的是一头蠢笨的猪,却没成想,面对的是这么一条过江猛龙。
朱瞻墡无奈的说道:“孤以前很胖,秀外就不谈了。”
至于慧中…大明人人都知道,襄王,大明白!
“还有一件事。”董和无奈的说道:“京官给银币做俸禄,咱们贵州官员是不是也是给银币啊?”
京官给银币,地方官行旧制,也算是一个大明当下的局限性。
朱瞻墡笑着说道:“今年四月开始,已经停俸了,陛下不是要欠俸禄,而是年底之前,会将今年所有俸禄悉数实俸发放,我们贵州,人杰地灵,自然也是实俸。”
“日后循例发实俸,至少景泰朝如此。”
陛下现在不玩折钞,不玩折物,实打实的给银币给俸。
“几位勿虑,答应俸禄提高两成也是给的。”朱瞻墡继续说道。


相关章节: 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生有很多种选择第四百二十三章 谏治国君道臣义万言疏第四百二十四章 这就是贤臣良相?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缓急,物有轻重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剑影,你来我往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马尔罕的咨政院第四百二十九章 从今以后,就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了第四百三十章 乌鲁格别克天文表、六分仪第四百三十一章 以泰安宫为准的标准时第四百三十二章 加薪是为了理直气壮的抓贪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