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思辨=文艺复兴

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思辨=文艺复兴


推荐阅读: 我在修仙界当up主斗罗之别等我CD转好我不是械王每天都在升级打怪爆装备从钢七连开始崛起大秦,开局被始皇帝偷听心声碳变之唯我独法追杀作家修仙从种红薯开始从贫民窟走出的王者救世主的修炼手册从入门到入土霍格沃茨的德鲁伊大师

胡濙思考了许久,礼法在胡濙心中是很神圣的,是他一辈子都在孜孜不倦追求的大道之礼。
他笑着问道:“陛下,这天下有圣人吗?”
朱祁钰思考片刻问道:“什么是圣人呢?”
胡濙认真的说道:“荀子曰: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朱祁钰认真的品味了这番话。
人贵,万物轻,是中原王朝人文思想的一个重要标志。
有气、有生、有知、有义所以为人,无知无义不是人。
把水火、草木、禽兽、万物,认为比人更重要,显然比两千年前的古人还不如,返祖现象了属于是。
这是春秋末年,从重鬼神到重人,人文思想蓬勃发展的必然结果。
季路曾经问孔子鬼神事,孔子说:连人都顾不得,怎么能顾鬼神呢,那不是愚昧吗?管理百姓的大义,是对鬼神敬而远之,是智慧。
庄子说:天下之外非自然的东西,不去谈论。
墨子明鬼神之说,但是墨子很明确的回答过他为什么追求鬼神之说,曰: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
假托鬼神之说,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这种明鬼神的主张,让墨子学说,在后来的发展中,遇到了极大的困扰。
易曰:圣人以神道设教。
鬼神之道,不过是圣人教化的手段罢了。
鬼神这个阶级被消灭之后,那自然要有填充,谁来担任鬼神原来的职责呢?
圣人。
这就是在春秋之时,大思辨之中,从重鬼神到重人,人文思想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
人贵于万物,那到底什么是圣?
胡濙知道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众说纷纭,他俯首说道:“陛下,臣也只是一家之谈,陛下姑且听之。”
“聖,声入心通,入于耳,出于口,圣,通也。”
“老子曰闻声知情是通;孔子曰一以贯之是通;孟子曰大而化之是通;庄子曰齐物是通;墨子曰尚同是通;管子曰上察于天,下察于地是通;商鞅曰知万物之要,察古今之变是通。”
“于事无不通谓之圣。”
老子庄子是道家,孔子孟子是儒家,墨子是墨家,管子是管学,商鞅是法家。
他们早在战国的时候,就已经深入的研究了什么是圣。
胡尚书的一家之言。
“易曰: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幾也。”胡濙看陛下已经理解了通的含义,总结性的说道。
在易经的叙事中,幾,是指“—”阳爻,是指“--”阴爻。指的是事物的本质。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阴阳乃是万物之根本,圣人对天地万物的根本有极深的研究,这是通,也就大明白明白到了极致。
圣的特征,是明白天地万物运行的根本。
中国有着很浓郁的崇圣文化,老子、庄子、孔子、荀子等等,都被尊为圣人。
胡濙用了三言两语,解释明白了人是什么,圣是什么,圣人是如何诞生的,又是如何定义的。
即圣人洞悉天下万物运行的道理,是谓曰通。
朱祁钰想了许久说道:“天下没有人能够洞悉天下万物运行的道理,自然有不通之处,所以天下并无圣人。”
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圣人观既是一种关于人的共同观念体系,又是一种充分理想化的政治模式。
但是显然,圣人并不存在。
没有人比我更懂xx,只是一种话术,并不代表真的懂。
世间并无懂王。
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总是基于现实生活,作为认识和实践的对象,从而让人文思想蓬勃发展。
承认自己不是圣人,只是一个君主,对于朱祁钰而言,并不是难事。
胡濙满是笑意,陛下始终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并不是那些空谈之辈,坐而论道,这对大明是幸事。
他继续说道:“陛下,管子曰: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
胡濙继续展开自己讲解礼法,陛下不是很喜欢儒家经典,这没关系,礼法不是不便之物�


相关章节: 第四百五十章 繁荣和自由第四百五十一章 达则兼济天下的快乐第四百五十二章 罗马正统在大明第四百五十三章 拿来与大思辨第四百五十四章 在景泰年间做奸细,多少有点大病第四百五十六章 候风地动仪的成功复刻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界靖魔大帝第四百六十章 景泰四年的奇功牌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