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第一章 伏杀

第一章 伏杀


推荐阅读: 我重生以后神话从童子功开始孟昭神话从童子功开始龙主归来狼绝天下之祸世女妖全职教父携宝归来追总裁无暇天书我真不是个文青啊明末小进士洛克王国之生命征程地府勾魂十万载,我举世无敌

  不得不说,洪承畴是一个很厉害的人。

  他从知道阿济格不听劝阻执意分兵之后,就预料到了齐王沉墨一定不会放弃这个难得的各个击破的机会。

  从他掌握的那些信息可以看出,这个人是一个非常善于掌握机会的人。而且如果没有机会的话,还会想法设法地创造机会。

  现在阿济格带着骑兵离开了,而齐王一定会想办法绊住阿济格的脚步,然后趁机对清军的后队下手。

  如果阿济格不能及时赶回来,那己方必然会遇到这次离京之后最大的危机。

  到了这个时候,无论是洪承畴还是福将葛林都不会认为阿济格会失败,更不可能认为阿济格会死在齐军手中。

  就算不能击败齐军,齐军也没有办法留下阿济格和他麾下的五千满蒙精锐骑兵。

  洪承畴在辽东跟满清打了这么多年仗,对于野战无敌的八旗兵的彪悍勇勐深有体会。所以他在督师辽东之后,这个通达权变,冷静务实的人分析总结了前几任辽东军事长官屡战屡败的教训后,指定了稳打稳扎的策略。

  针对满清羽翼已成,实力丰满的现实,他决定采取屯田久驻,步步为营的策略,一步步压缩满清的生存空间,逐步把满洲人赶回老家。

  应该说,这时当时情势下唯一现实可行的策略,也是明朝在明清角逐当中最大的一个胜机。

  可惜洪承畴这个战略构想遭到了大明朝廷上下的激烈反对,性格急躁的崇祯皇帝和那些精通小楷和八股却全然没有一点战略眼光,每天最热衷于党争,满嘴仁义道德的官员们一致主张速战速决。

  他们认为天朝大国对付一个小小的蛮夷之邦,还要用步步为营这样谨慎小心的策略,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他们激烈地指责洪承畴怯懦猥琐,怯敌避战,耗费朝廷军饷钱粮,折腾士兵百姓的奏章如同雪片一般飞到了崇祯皇帝的御桉上。

  在满朝官员的怂恿逼迫下,本就没有多少主见和担当的崇祯皇帝则派出一个又一个的太监到前线督军,谕旨里流露出越来越明显的怀疑和杀机。

  袁崇焕的侍寝让本就多疑缺乏安全感的崇祯皇帝变的更加多疑敏感起来。

  被逼无奈的洪承畴被迫仓促出战,最终落了一个全军覆没,兵败被俘的结局。

  大明朝在辽东最后的机会彻底失去了。

  且不去评价洪承畴降清的行为,回到洪承畴本身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聪明,有着惊人的洞察力的人。

  只可惜这样的聪明人说出来的话,得出的判断在眼前却是没有一个人会相信的。愿意相信他的人也没有那个能力去改编任何事情,最多是跟那个被洪承畴派去报信的侍卫一样独自逃生。

  回到眼前的情势下,突然出现的无数身穿红色战袍的士兵,正在从三个方位向摆成长蛇阵正在行军的清兵缓缓压了过来。

  那一面面旗帜上大大的“齐”字已经表明了他们的身份。

  更让洪承畴心惊肉跳的是在那些旗帜当中有一面最为高大最为显眼的旗帜,那显然是齐王沉墨的大纛。

  这意味着面前这支齐军是齐王沉墨亲自率领的齐军主力。

  既然齐王都在此处,那可想可知他们的英亲王阿济格此时的境遇恐怕很不妙。

  洪承畴不敢再继续想下去,那个结果实在太匪夷所思。

  突然出现的齐军主力让清兵主将葛林大吃一惊,但是他毕竟也是沙场宿将,很快冷静下来。

  他手下这两万多人毕竟也是大清的精锐兵马,别说遇到野战跟自己数量想当的敌人,就算是超过己方数倍的敌人,也不一定就能击败他们。

  在葛林以及所有满洲兵心中,他们就是当之无愧的野战之王。

  这种自信是他们这么多年征战,在一场一场的胜利下培养出来的自信。

  葛林很快下达了收缩结阵固守的命令,呜呜呜的号角声很快吹响。

  清兵面对突然出


相关章节: 第五十九章 水路奇袭山海关第六十章 破沧州,擒三桂!第六十一章 包衣出首,兰若寺擒多铎第六十二章 屈辱的洪承畴第六十三章 阿济格中计入黄泉第六十五章 关门打狗第六十六章 鳌拜之死第六十七章 穷途末路的鞑子第六十八章 从此天下再无建奴第六十九章 杀鸡儆猴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