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猎明 第477章 鸣梁之海-2

第477章 鸣梁之海-2


推荐阅读: 刺杀信田我在督妖司斩妖十七年极品上门女婿终极至尊兵王我有神提示秦氏修仙家族外星入侵,造核聚变的我被直播了我在沙漠种绿洲突然无敌了邪龙道末世重生后宿主又挂了覆汉

说到铁公祠,唐卫轩也曾有所耳闻,乃是为一百多年前建帝时忠义不屈的兵部尚书铁铉所建。&bsp;&bsp;
那时的燕王朱棣、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在北京起兵,名为“靖难”、实为与当时的皇帝建帝争夺帝位。原为山东一介官的铁铉,在朝廷的讨伐军一路溃败的危难关头,毅然领导济南军民坚守城池,并屡次击退兵强马壮的燕王人马。
不过,大概也是因为与燕王数次作对,致使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燕王屡屡折戟在济南城下,从而在燕王的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最终,燕王出奇兵绕过了济南、继续南下,攻陷南京并终于登上帝位之后,宁死不降的铁铉也是横遭惨死的下场,令人扼腕叹息。
直到成祖皇帝驾崩之后,后世皇帝才给于其平反。唐卫轩甚至隐约记得,在如今这近二百年后,就在当今皇帝即位之初,也曾下诏“祀建朝尽节诸臣与乡”,并下令修建了铁铉等七位建朝的忠臣之庙。
走进铁公祠中,通过刻写在祠内的碑,唐卫轩又更多地了解了一番这位两百年前忠臣的生平。
嗯……?原来,这铁铉,甚至都不是汉人啊……
看着祠内关于铁铉的碑介绍,唐卫轩也算是吃了一惊,抬头望一眼正堂内铁铉的塑像,好像相貌上的确有些异族色目人的血统,和原本唐卫轩脑海中一介书生气的铁铉印象也算是有着不小的出入。
再回头继续看那碑上所记载的铁铉生平,更是让唐卫轩感到唏嘘不已。原来,二百年前的那场靖难之役的最后,建帝先后委派的两位主帅,一位是曾跟随太祖皇帝开创大明天下的功臣老将耿炳,一位是年轻气盛、勇将之后、贵为国公,即便是屡战屡败也始终备受建帝信赖的李景隆,当燕王最终夺权成功、登上帝位之后,双双屈膝投降燕王。甚至当时与铁铉同守济南、共患难的将领盛庸,最终也在大势已去后识时务地选择了投降。唯有“不识时务”的铁铉,选择了宁死也不屈服,甘受凌迟酷刑、以身殉国,甚至连家人也受到了波及……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这碑的旁边,还有另外几块稍小一些的石板,分别讲述了耿炳、李景隆、盛庸等人的结局。原来,“识时务”的耿炳、李景隆、盛庸等人,最终也没有什么好下场。仅仅两年内,不是被成祖皇帝逼迫自杀、就是终生囚禁。看来,在戎马一生的成祖皇帝心中,真正敬佩的,或许还是铁铉这般执拗的硬骨头,而对于最终选择了投降的其他诸将,也是打心底里存有鄙视,待权力稳固之后,即一一铲除清洗掉了……
看着这碑上所讲述的往事,如同字字见血一般,令人读来不禁一阵寒、感到触目惊心。而与此同时,不得不说,联想到如今朝堂上的很多是非,更是让唐卫轩感慨万千。
如今朝廷在北方的主要兵力,大多集中在两位将领手中,称为“东李西麻”。所谓“东李”,主要便是指当初率军击退了倭军进犯、基本收复了朝鲜八道的李如松。当然,也代指从其父李成梁、直到其几个兄弟的整个李家,已掌控着辽东的兵权达二十年之久。而西北大同、宁夏、宣府一带,则是由麻贵率领,也已历经多年。不过,对于这两个人的血统,朝廷中时常会有些争议。因为李如松的先祖乃是来自朝鲜的内附之民,虽然其始终自认汉族,但家族血脉中必然也受到了朝鲜的影响。而麻贵更是彻头彻尾的回族人。所以,朝廷中不时有人会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来弹劾执掌兵权的二人,并引用当初唐代玄宗皇帝重用胡人镇守北疆、导致安史之乱,大唐天下由盛转衰的前车之鉴,劝谏当今皇帝不可轻易对外族委以重任。
不过,如今在唐卫轩看来,这碑上所记载的血淋淋的史实,却恰好相反。与老将耿炳、统帅李景隆、战友盛庸相比,铁铉受国恩最少、既非名门、也非武官,更重要的是,甚至也并非以忠烈自诩的汉族。但是危难关头,却是铁铉硬撑到了最后,至今仍被后人所纪念,香火不绝,实在是引人深思……


相关章节: 第472章 再战-28第473章 再战-29第474章 再战-30第475章 再战-31第476章 鸣梁之海-1第478章 鸣梁之海-3第479章 鸣梁之海-4第480章 鸣梁之海-5第481章 鸣梁之海-6第482章 鸣梁之海-7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