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五代十国往事 第169章 驾幸凤翔

第169章 驾幸凤翔


推荐阅读: 开局百万年魂环海贼之弹簧果实逆天符皇退圈后我靠破案爆红农门药香:山里猎户撩妻忙天罗洪荒界财阀小娇妻:顾少宠我,我超甜!快穿之这个女主早晚要完穿成天才炮灰他小姨妈皇帝与臣妻连上淘宝后我带领全家暴富农家极品的幸福生活

【谋诛宦官】
崔胤帮助昭宗反正回銮,打压了宦官势力,变相收回了酒曲专卖特权,增加了帝国财政收入,深得昭宗信任。昭宗把军国大事都交给崔胤,君臣二人无所不谈,经常从白天谈到深夜,点着蜡烛继续谈。
而崔胤所谈最多的,就是诛杀宦官。不是杀一个两个,而是杀光!
韩偓对此持反对态度,屡次劝告崔胤,做事不要太过极端,万一虑事不周,肯定会激起宦官们的反弹,横竖都是死,他们一定会铤而走险。
崔胤不以为然,仍坚持自己的“诛尽宦官”主张。
昭宗单独召见韩偓,探他的口风,“宦官当中的恶人太多了,你看应该咋办?”
韩偓答曰:“您才知道啊?杀刘季述的时候,就该全宰了,现在已经失去时机。”
昭宗又急又气,“那你当时为什么不把这话告诉崔胤?”
韩偓最拿手的除了马后炮,就是甩锅,“我见陛下的诏书上说‘只诛首恶,余皆不问’,说只追究刘季述、王仲先等‘核心四阉’,陛下您金口玉言,岂能失信于天下?”
昭宗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韩偓继续说道:“依我看嘛,现在就应该抓几个典型,挑几个恶名昭彰又铁证如山的人,公开他们的罪状,或是诛杀或是外放,然后安抚其他人,再从中物色几个忠厚的人,提拔为他们的首领。现在,全部的宦官加起来,数以万计,怎么可能全部杀光?”
然而崔胤一意孤行,非要杀光所有宦官不可。
宦官的耳目众多,听到了一点风声。左神策军总指挥韩全诲等,跑到昭宗面前痛哭流涕装可怜,苦苦哀求。
昭宗表面上安抚着韩全诲等人,回头就警告崔胤,“以后有事就给我递小纸条,不要口头报告,隔墙有耳!”
从此,崔胤“囊封奏事”。
这就万事大吉了?
宦官耳目众多,不仅有耳,还有目。宦官们精心挑选了宋柔等十一位识字的美女送入宫中做内应,伺机偷偷翻阅崔胤的字条,于是崔胤的一言一策都在宦官的掌控之中。
宦官们要反击了。
韩全诲唆使禁军将士闹事,说军需匮乏(因酒曲专卖特权被回收),并指责崔胤克扣冬衣。宦官们在背后煽风点火,暗中鼓劲,眼看群体事件越闹越大,有失控的风险。
早先,为防不测,有能力的藩镇在长安驻有协防军,保护皇上的安全。现在,“有能力”的是凤翔李茂贞和汴州朱温,以保卫京师的名义扞卫自身利益。禁军闹饷,协防军就该出面镇压,然而凤翔驻军的首领李继筠(李茂贞养子)跟韩全诲是穿一条裤子的,不但不维持秩序,反而加入到抗议人群中。
迫于压力,昭宗再一次向宦官势力和地方藩镇妥协,罢免了崔胤的盐铁专营等肥差。
为求自保,韩全诲等宦官除了与凤翔协防军李继筠勾结之外,还秘密勾结“三使相”,打算使用武力迫使昭宗迁都凤翔。“三使相”中,只有孙德昭不愿参与其中。
同样,他们的动静也太大,走漏了风声。昭宗听说后非常忧虑,便向韩偓打探。
韩偓承认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但不能确定其真实性。
昭宗倒是很有把握,“错不了!近日以来,董彦弼、周承诲那些人越来越放肆。令狐涣(前宰相令狐绹之子)建议我摆场和解酒,请崔胤跟韩全诲等到内殿饮酒,握手言和,你看如何?”
韩偓反对,说这指挥助长宦官的嚣张气焰。
“那你说怎么办?”
韩偓的建议还是老一套,抓典型、抚众生、提好人。
昭宗按他的意思去做,结果发现宦官们已经羽翼渐丰,根本不听皇帝号令,无论贬他们去看管皇陵还是外放到地方做监军,他们根本不为所动,就赖在宫中不走,而昭宗对此也是毫无办法。
崔胤知道诛杀宦官的密谋已经外泄,而宦官韩全诲反弹的态度和力度也给崔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崔胤同样不会坐以待毙,他给朱温写去密信,声称得到了昭宗皇帝的衣带诏,命朱温火速西


相关章节: 第164章 朱温的左膀右臂第165章 昭宗复辟第166章 朱温斩蛇第167章 身兼四镇第168章 长安乱第170章 李巨川必须死第171章 岐汴争锋第172章 三围太原(上)第173章 三围太原(下)第174章 江淮烽火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