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杨丰(木允锋)春回大明朝全文 第一九二章 青天大老爷

第一九二章 青天大老爷


推荐阅读: 罗纳德·李是主角的小说剥削好莱坞1980(莫斯科钳工果沙)黄金召唤师(醉虎)林寻无敌从一拳武道开始(尘傲)郑山成亲后,娇养小太监黑化了苏安(中二的菌菇)黑夜眷者t求求你出道吧圣女请安分(声起于形)傅爷的小妖精又美又野杨丰

己不能和建奴一样快快乐乐屠城而苦恼,甚至就连李自成他都做不到,所以最后算了算,在镇江也就才打靶了一百来个。然后完成这场清洗的镇江,紧接着开始效仿京城推选公社,还是依照坊为单位,整个镇江城内十五坊……
其实是十二,但有三个坊人口增长太快,所以各自分出一图,最终形成十五坊。
而城外是七个坊。
这座城市真的已经不小了,连城外都有七个坊,也就是说三分之一的人口溢出城墙范围。
这在江南是普遍的情况,这片土地上人口实在太多了。
镇江城这总计二十二个坊,各自按照职业推选委员,这些委员又共同组成委员会管理本坊,然后合起来组成镇江公社,直接听命于杨丰任命的总理。
实际上是他暂时兼职。
同时由他任命各局主官,因为短时间内没有自己的干部队伍,这些主官就是在那些委员里面挑选,但这不是定例,以后会从外地调来,短时间内只能这样先把地方管理体系建立起来。再说这时候就算从外面调,杨丰也没有可调的,除非从南京,但应天公社也是这样的官员,总共才上任一个月,就算调来也一样,还不如这些本地的。
这个问题得慢慢解决。
接下来他需要的就是在扩张中,不断建立一个个这样的公社体系,然后将这些公社体系内的官员互相调动。
这需要时间。
短时间内只能这样凑合一下。
而且这些被推举起来的委员,肯定是地方上有一定能力的,且不说人品是好是坏,但能得到别人支持,就代表着他有足够能力让人信赖,实际上因为最初感情都很纯粹,这些委员的人品绝对比旧官僚强。
这种推选的制度就算要烂掉也需要点时间。
这就可以了。
至于这样的官员最后免不了腐化……
这个他也没办法,他很有自知之明,他没能力真正建立一个完美的体系,他又不是什么理想主义者,他的真正目的无非就是在大明这个腐朽的基础上,在可控的范围内完成一场有限的变革,摧毁旧的利益集团,在摧毁过程中建立一个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国家。
至于这个国家顶着什么牌子并不重要。
有个皇帝也不重要。
万历只要继续这样在好皇帝的道路上努力,那么他也不介意保留这样一个国家的象征。
杨丰是不会做皇帝的。
他只需要让皇帝陛下噤声就行。
但是,最重要的一定是自耕农为主体的。
明末谈其他的都没用,什么工业化啦,大明就是工业化太高,但凡江浙经济作物全铲平改成水稻,说不定还不至于亡国,也别指望海外贸易,海外贸易带来的白银只会加剧通货膨胀,而海外贸易肯定带不回粮食,倭国同样饥荒,朝鲜也是饥荒。
东南亚的确可以一年三季,但最好的水稻产区爪哇岛上也就百十万人口。
更别说落后的农业技术,时不时的洪灾,瘟疫全都会减产。
就他们产出的余粮能养活大明饥荒中的一个城市吗?
大明有这个世界上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把这时候整个世界能买到的余粮全弄来都养不活一个饥荒中的陕西。
更别说在海外的粮食采购,运输,甚至对土著镇压,全都需要巨额投入,有可能投入比产出还低。
真的。
荷兰东印度公司最后就撑不住解散了。
强盗公司都能破产。
唯一的办法就是大规模移民过去,利用大明的农业技术搞开发。
好吧。
这的确是看似合理的。
但英国向北美第一批移民一万多人二十年后还剩下一千,那还是环境相对好一些的北美。
更别说东南亚这种瘟疫遍地的。
像北方饥荒重灾区西北的人口迁移爪哇岛,第二年不死一半绝对是老天保佑。
实际上他们就是迁移到云贵,都照样撑不住。
李定国,马进忠这些西北南下的悍将,基本上全都早早病死,说到底还不就是适应不了南方的气候。
相反内部的均田地自耕农化才是成本最低的。
不但成本最低


相关章节: 第一八七章 解放第一八八章 赤色风暴第一八九章 快跑啊,混世魔王杨丰来啦第一九零章 太祖的凝视第一九一章 公审大会第一九三章 温柔陷阱第一九四章 榨干计划第一九五章 腐儒祸国,妇女解放第一九六章 悍妇凶猛第一九七章 战斗民族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