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六七七章 普奥之争

第六七七章 普奥之争


推荐阅读: 亮剑:超级士兵神算千金美又飒不败神婿杨辰秦惜星际养娃种田忙嫡女医妃权倾天下都市:从急诊科开始穿越后的我在灵能星空当总督走出十里坊马云腾第一薅神(芊舟)玉连城(柳风折)诸天从陆小凤开始这个吞金兽不好养

这场战争历时两个多月,东华军损失了将近五万名士兵,联军伤亡则达到了十五万之多。
原本双方的人力都比较紧缺,现在更加紧张了,像廷根联邦,很多地方可以说是赤地千里。
牛羊牲畜等资产更是大量的流失。
以至于很多当地家族在关系恢复正常之后,不得不将自己的生产纳入到东华王国产业链之中,他们开始养殖纺织业所大量需要的羊驼和绵羊。
北方和英法制裁的消息传出之后,更是将他们逼向了东华一方。
因为,布拉圭与廷根虽然痛恨东华王国,但是此时他们已经被北方抛弃,只能的将女皇的帽子送给珠穆,换取自己家族的延续。
是的,这些地方的国家概念还不强烈,家族的延续对于他们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将自己纳入大华夏圈之后,对他们的好处是非常多,他们生产的资源和商品都可以在大华夏圈内部广大的市场销售。
这可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市场了。
大华夏圈的自由市场建立以来,内部各个国家的经济都呈现了快速发展的模式。
复兴军生产的先进生产工具被销售到各个地方,提高了当地的生产效率。
南洋、中南半岛生产的香料、矿产、木材、稻米等在复兴军下的各个地方销售,缓解了各地的粮食危机。
朝鲜半岛、扶桑大都护府的民众生活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当地的米价大幅度地下跌。
当地的人口也大量输出到到大陆、远东、南洋等地参与开发,获取劳务收益。
阿米利亚产的金银铜等重金属以及羊驼绒、羊毛等制品也能够行销太平洋的沿岸。
本土的百姓更是能够享受到天平洋沿岸地区提供的琳琅满目的商品。
生产出来的工业产品也不用愁销售渠道。
发展最快的要属采矿、钢铁、造船以及纺织业。
采矿业中煤炭和石油是工业发展的动力来源,各种金属矿产又是金属冶炼的原材料。
钢铁是建造铁路、制造机械、造船的重要原料,是发展工业的基础。
造船业的发展,是因为大华夏圈围绕着太平洋的四周,相互之间的联系需要通过船只来联通。
而太平洋海域的海况复杂,并不是很适合帆船的航行,蒸汽轮船的需求量非常大。
本土大陆的造船厂工期已经排到了几年之后。
造船的发展,反过来又可以促进钢铁冶炼工业的发展。工业部给董书恒的数据显示,复兴军的生铁产量已经达到了两百多万吨,钢产量五十万吨,已经超过了大嘤帝国的产量,成为了世界第一。
当然了这只是在数量上超过。事实上,在技术的积累上复兴军跟人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船舶运输业的发展也非常地迅速,现在在太平洋上行驶的船只有三分之二都是大华夏圈国家的船只。
南洋地区的华商很多都有自己的商船队,他们是最早跟着董书恒完成原始积累的人。
频繁的商贸和人员往来,可以让造船以及船舶运输业持续不断地发展。
纺织业的发展需要密集的人力,主要的产业都放在本土大陆,在长江沿岸已经出现很多大型的纺织业中心。从西域、阿米利亚运来的原材了源源不断地运输到这里。
进入工厂变成成品的布匹、丝绸、毛呢。
然后再运输到大华夏圈的各个国家,成为各国百姓身上的衣服。
丝绸已经不是最主要的出口纺织品。
互通有无让当地百姓手中的收入增加,刺激了他们的消费能力。反过来又刺激了商品生产销售的发展。
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互通有无,明确分工,分工越是明细,生产效率越高。
就像是流水线一样,将不同地区根据其特点摆放到流水线的不同环节,整个大华夏圈就是一个大工厂。
就像西域一般,其定位就是内陆最大的棉花产业基地。当然了,当地也发展别的产业,但是棉花种植业就是他的核心竞争力。
南洋的各个华人小国,因为地处不同的岛屿。加上当地的人口结构,所以适合搞大种植园产业。


相关章节: 第六七二章 敌后第六七三章 进击第六七四章 援军第六七五章 死神镰刀第六七六章 升格女皇第六七八章 努尔会谈第六七九章 探险队第六八〇章 袋鼠部落第六八一章 温多拉小镇第六八二章 学生社团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