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明第一臣 第五百四十八章 轰轰烈烈的祭祀行动

第五百四十八章 轰轰烈烈的祭祀行动


推荐阅读: 圣父系工具人在霍格沃茨抽卡的日子全球星主时代盖世龙婿山村小神医娇妻在上:夜少,强势锁婚!云倾北冥夜煊_修罗剑神获得云中子传承的我回国创业女催眠师首辅的医女娇妻再见,旧时光!末世之我靠种植拯救了地球

报纸的出现,算是极大丰富了百姓生活,至少在茶余饭后,有了谈资。尤其是城市里的百姓,哪怕不识字,也喜欢抽空去茶馆,茶摊坐坐,专找那种有人读报的。
要一壶茶,听一段报纸,即解了渴,又充实了精神,可以带着双重满足,回家睡觉了。
其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老百姓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当有限。或者干脆点说,几乎为零。
首先,书籍是很昂贵的,其次除了四书五经之外的杂书,由于印刷数量稀少,价钱更昂贵,或者干脆就是有价无市。
满世界找,也买不到一本。
所以说很多穷书生,只会之乎者也,一点有用的东西都不知道,那也就不奇怪了。
普通百姓了解历史,了解外面,除了长辈讲故事之外,也就是一些说书唱戏的江湖艺人。
能从家里学到多少,那要看长辈如何,通常世代务农的家庭,又能知道多少呢?
至于江湖艺人,他们倒是口若悬河,可仔细一听,就知道他们讲的东西,和历史大相径庭,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像三国这种重灾区,艺人只是捡前面热闹的讲……哪怕是三国演义成书之后,多数情况,也不会讲到结尾,甚至到走麦城,或者白帝城托孤之前,就给结束了。
毕竟后面越来越悲伤,普通的百姓大约也和读者们的胃口一样,我看书图个乐,凭什么写那些悲伤的部分,给我们个大团圆的快乐结局不行吗?
你让我们伤心,我们就不看,不花钱,让你喝西北风去!
这样做的结果,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很有趣的民间史学……在民间史学里,大唐朝是瓦岗山的那帮英雄好汉打出来的,李世民就是个很文弱的摆设。
岳飞的后人是继承遗志,发兵北伐的,那个让人咬牙切齿的金兀术,是被牛皋俘虏了,还有气死金兀术,笑死牛皋的段子……在民间历史的宇宙中,大宋朝自然是中兴了的。
我们当然不能否定民间的故事的价值,这当然代表了百姓的一种美好愿望,脍炙人口,流传很广,没有什么不好的。
只是在民间的体系之外,似乎应该有一个真正的历史教育,让百姓多了解一些真实,塑造共同的记忆,培养共同的价值观。
这份文化的积淀,正是华夏文明的源泉。
而如今的大明,正在利用北伐的绝佳机会,果断展开了补课行动。
经过报纸的宣扬,许多人第一次知道文天祥,知道了大宋灭亡于蒙古人之后,知道了崖山惨败,神州陆沉。
再向前追朔,有靖康之耻,岳飞的冤桉……让人不忍卒读。
过去张希孟写文章,主要宣扬的范围还是读书人,各个学堂,也包括军中将士,距离真正的全民普及,还有相当距离。
这一次却是大不相同,至少对于市民来说,第一次相对完整接触历史,也是第一次知道张相公这些年在鼓捣什么东西……
说来惭愧,以前总觉得张相就是那种能掐会算的活神仙,是上天派来,辅左明君圣主的。
现在大家伙才闹清楚,原来张相是替大家伙说话的,人家非但不搞什么愚弄百姓的手段,恰其相反,人家是主张教化百姓,让更多人读书明理,都是为了百姓好的事情。
天可怜见,这都十多年来,张希孟的主张才终于传播到了民间,成为许多市民耳熟能详的东西……很慢吗?
非但不慢,甚至还有那么惊人。
毕竟才十年之功,就能得到这么多人支持,如果再给二三十年,想要改变整个天下,也不是不可能。
了解历史,追思文丞相,知耻而后勇。
燕云十六州,北伐大都,收复故土。
饭馆,酒楼,街头巷尾,百姓们越来越多议论这些事情,越来越明白,北伐的含义。
蒙古人夺走了天下,把我们变成奴仆。
时至今日,我们要北伐中原,驱逐胡虏,把属于我们的土地拿回来!
拿回来干什么?
既不能吃,又不能喝。
还要增加税收徭役,辛辛苦苦,又要战死疆场,有什么必要吗?
有!
当然有!


相关章节: 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应天第五百四十五章 赔了朱棣又折兵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织毛衣的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五百五十一章 谕燕云檄第五百五十二章 张相封神了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军的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