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骗了康熙 第318章康熙很满意

第318章康熙很满意


推荐阅读: 小心姑爷喜新令莫测传奇涩泽只想要结晶希腊:新神纪神秘复苏之我没有外挂让法兰西再次伟大穿书后女配每天都在艰难求生龙自逍遥穿越后,我和夫君一起重生了年代文女配不干了刀剑笙歌

人在官场,很多人都不懂,责权利要相符的道理。
上司交下了任务,你如果不提要求,一旦办砸了,不管怎么说,都还是你自己背黑锅。
玉柱心里明白得很,内膳房里,积弊丛生,山头林立。
他若是没有绝对的权威,内膳房里的人,阳奉阴违是必然的结果。
康熙想了想,觉得玉柱说的颇有些道理,就把“如朕亲临”的大令,临时给了他。
大令的正式名称,叫作:金批令箭。
这玩意,配合圣旨或上谕,就可以调动兵马了。
玉柱怀里揣着金批令箭,就等于是,掌握了内膳房所有人的生杀大权!
既然皇帝要严查此事,不管玉柱是怎么想的,办事的态度,都必须端正。
而且,办事效率必须要快!
俗话说的好,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个苦,辛苦的苦。
慢慢腾腾的办差,怎么体现出苦劳?
皇帝交办的事,你拖拖拉拉的效率极低,不管结果如何,印象分就全部丢光了。
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
玉柱坐进公事房里的书案后,首先就命秦旺,去把行在御膳房的另两个总领,一起叫来。
接着,玉柱又命来福,去通知随行的慎刑司郎中,也就是他的老丈人常德,带着执刑的人手过来。
官场上,出的祸事,都有动机和利益的大背景。
年轻人看问题,才会考虑信仰啊,道德啊,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成年人办案子,首先就要考虑,谁是最大受益者?
三总领之一的刘小乙,出了大事,另两个总领以及所有的承应长,都是嫌疑对象。
行在御膳房之中,在三名膳房总领之下,依次设有承应长、承应人、茶房人、饭房人、庖长、庖人等差使。
在大清朝,差使,都具有临时性,以及随时可裁撤性。
实缺,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正经官职。
比如说,玉柱此前曾任的崇文门监督,就属于是临时性的差使。
而他现在的内务府总管,就算是被康熙免了职,也必须有人来接任,这便是实缺的含金量了。
从利益逻辑去推断,剩余的两名总领,和刘小乙之间,主要是职权范围和银钱利益之争。
而距离膳房总领最近的承应长,就不单单是银钱的利益问题了,还有驱刘之后的提拔晋升问题。
所以,三名承应长,也就成了玉柱调查的重中之重。
如果,玉柱真的是个小年轻,又拿了大令在手,就很容易冲动的把人都抓了细审。
然并卵,玉柱可是积年老官僚了,他深深的明白,投鼠忌器的道理。
抓了膳房的总领和承应长,并不值一提。
但是,抓人后,导致行在御膳房停了摆,耽误了皇上、皇太后和妃嫔主子们用膳,就算玉柱有天大的理由,也是大罪过。
所以,等人都到齐之后,玉柱先问了几个问题:今天谁当值?谁具体负责皇上的用膳?谁又承担着皇太后的用膳?妃嫔们的用膳,谁管?
年纪轻轻的玉柱,心思竟然细到了这种程度,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等这些情况一一记录在案后,玉柱把两名膳房总领都放了回去,让他们准备大人物们的膳食。
留下来的三名的承应长,分别是张长生,李万明和叶全德。
其中,张长生最年长,李万明居次,叶全德最小。
“说吧,为何要害刘小乙?”玉柱手捧茶盏,淡然一笑,说,“御膳房不是别处,哪怕地上掉块肉,都是大事。只是,你们中的某个人,却狗胆包天,竟敢暗下毒手,坑害上司,该当何罪?”
“冤枉啊,玉大总管,小人实在没有坑害刘总领的心思……”
玉柱默默的看着叫屈不迭的三个人,却并没有出声阻止他们,由着他们大声喊冤。
等三个人都喊累了,玉柱这才扭头看向了老丈人常德,笑着说:“常郎中,他们三个就都交给您了。本官有言在先,有无口供皆可,可以上任何手段。”
因是公事,常德没敢摆老丈人的架子,径直哈腰打千,恭敬的说:“卑职谨遵总管大人之命。”


相关章节: 第313章在康熙的身边第314章眼晕的康熙第315章 炙手可热的玉柱第316章 红得发紫第317章1体杖毙第319章康熙赐膳第320章 皇太后懿旨第321章 出大事了第322章 煞威风第323章 互惠互利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