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这个明朝很危险 一百零五章 沙俄东扩

一百零五章 沙俄东扩


推荐阅读: 追梦与碰壁让你代管特长班,怎么全成学霸了?古老之风云再起重振宇智波从做影开始穿书假千金求下线从指环王开始的龙裔大国机长:我这真不是歼星舰啊白马踏歌行最强老祖小镇青年浪漫史死狱阴尊录大文豪加斯科因

骆冰“扑哧”一声笑了,捏了一把夭夭的脸蛋道:“咱们夭夭吃醋了,原来少爷就爱抱你,现在抱女儿去了。”
“切!人家才不稀罕,冰姐姐就会胡说。”
院子里的对话,让伯爵府的女人们大大的松口气。
一个个当侍妾的其实很为难,生个儿子吧,又怕萧玉和娜木钟生的的女儿,庶长子可不好当。
可生女儿又担心丈夫嫌弃,这是这时代男女的通病,可如今知道陈夏如此疼爱女儿,那就没这顾虑了。
这时祁红鸾的屋里响起婴儿的啼哭声,交杂着陈夏讨好的声音,等到女婴咯咯笑的声音响起后,陈夏抱着女儿神气活现的出来了。
“索尼娅,你起先说什么?玉米和马铃薯在哪里,买回来了吗?”
索尼娅无语的偷偷翻白眼,走过去欠身道:“是的少爷,只是每样只有一个果实。”
“看的很严是吧,也好,一个就一个吧,在家里先试种就是。”
陈夏并未责备手下办事不力,他知道粮食类作物,在这个时代看管的很严,当初福建人陈振龙,为了带回红薯种子,把红薯芽缠入绳索里,才避过搜查,带回老家长乐。
但他不知道的是,玉米和土豆其实大明早就有了,同样不被人重视,只在某一地有少量的种植。
徐光启就描述过一种作物叫土芋,别名土豆,只是老徐不懂得他写的马铃薯是何物,不然非揍他不可。
这是名称不统一造成的误会,还有就是古代信息不流通造成的无知。
这两种作物应该是万历年间就传入中国的,有两种可能的途径,一种是阿拉伯人传入西北的。
另一种是安南或印度人传入广西,当然,这事到后世都没定论,陈夏记忆里也没关注这,自然不知道。
但他能确定的是,南洋诸国一定有,那里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殖民者肯定会让被统治的人民种植的。
在家呆了一个月,陈夏再次来到淮扬,这次是来传授二次栽种红薯技术。
其实很简单,就是把长出藤蔓的红薯挖出来,剪下健壮的藤蔓扦插罢了。
这东西就是这样奇怪,种子生长出来的产量并不高,可二次扦插后的产量,成几何倍的增长。
红薯扦插技术按历史的进程,要在康熙年间才被发现,也是偶然的发现,人们才知道,扦插后能够高产。
中国也是在那时候开始,人口呈爆炸式的增长,正是因为口粮的增多,让饿死的人减少了。
所谓的康乾盛世,其实就是因为粮食多了,被鼓吹成盛世。
天知道在这所谓的盛世遮羞布下,有多少文字狱的冤魂在游荡,又有多少被满人圈地,而失去土地的反抗者被血腥的镇压。
更悲哀的是,华夏文明的多少典籍,被有意的销毁,呈倒退式的野蛮化,被驯化成奴性的文明。
这种影响到了二十一世纪依然还在,中国人自古血脉中的傲骨,从未有过崇洋媚外,正是因为奴性未被根除发生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少爷,喀尔喀部内附,皇上让你回京一趟。”
刚刚结束一天工作的陈夏,接到这消息呆了呆,不解的问道:“喀尔喀内附不是早说好的吗,我回京干嘛?”
汇报消息的秦姿仪回答说:“传话的校尉没说,只是说松江府锦衣卫百户所,接到飞鸽传书。”
“啥!飞鸽传书,开什么玩笑,皇上就是用口谕,也不可能用这方式啊?”
陈夏傻眼了,要是这是锦衣卫内部的传话,用这方式是正常的,可皇帝是什么,怎么可能干这事。
就算紧急,也是用八百里传讯,要人对人见面,才能传达圣谕。
秦姿仪表示不懂,反正她接到杜婉清的传话,就是这样说的。
“算了算了,我去叮嘱一下这边的事,咱们先回家再说。”
大农场模式的开垦,目前很成功,朱由校虽说没给钱,但农具都是南京工部给的。
管理人员也是按照他的要求,不要官员,只从生员中挑出一些,不愿再参加科考的人来。
加上一些农活经验丰富的老农作为技术人员,组成大农场


相关章节: 一百章 准爸爸陈夏一百零一章 琐事一二三一百零二章 李香君的请求一百零三章 陈夏的筹划一百零四章 当爹就是不一样一百零六章 带着徒弟逛大街一百零七章 朱由校的好奇一百零八章 君臣两的互怼模式一百零九章 蒙古诸部一百一十章 陈夏的想法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