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从李元芳开始 第一百一十二章 《科举士子集体中毒事件》

第一百一十二章 《科举士子集体中毒事件》


推荐阅读: 落寒时节又逢君苏醒后,奶呼呼的魔尊黏上我了如归客栈我在逃荒路上当地主疯批总裁的白月光她重生了海上升明帝镇天神帝逆九世成仙全球震惊!你弟这叫普通人?活无对证鬼道说书人末世之金木水火土

“预祝两位高举明经,得选出身!”
平康坊内,李彦宴请两位好友,郭元振作陪。
之前康达已经在府上见过,此次主要是与安忠敬重聚。
这位安氏最受宠的小儿子,近来在国子监内苦读,举止都斯文许多:“承元芳吉言了,五品权贵,让我沾一沾贵气,不高中都对不起啊!”
康达有些腼腆,也举起酒杯:“谢谢元芳!”
李彦这几日都在刻苦练功,此时稍稍饮酒,兴致也上来了。
这两位是他在凉州时期最好的朋友,无独有偶,都要参加这一次的科举。
安忠敬是在使团迷案中,险些被贾思博冤枉下狱,幡然醒悟,回到长安苦读,成功通过了国子监内部的考试,获得科举资格。
相比起来,各州的难度就大很多。
康达在凉州,就是从三百多名士子中脱颖而出,一洲只录取两人,属实不容易。
最可惜的是,这凤毛麟角的两人,往往兴奋的持文解入长安,然后成为二馆六学士子的陪衬……
好在也不是每一科都没希望,李彦就对康达道:“参加明经科,是明智之举。”
康达很有自知之明:“我学识浅薄,侥幸中举已是不易,哪敢奢望高中进士,能举明经,于愿足矣。”
他以一个县尉之子,学馆中上学时,都是博士最不负责任的差班,考中贡举,一方面是自身足够努力,另一方面也有今年凉州没什么人才的关系。
康达有自知之明,他的学识在凉州往届都不算拔尖,放到整个大唐里,更是泯然众人。
就算没有外州歧视,按照真才实学录取,也基本考不上进士,干脆退而求其次,考一考明经科。
李彦再看安忠敬:“忠敬,你这数月苦学,有几分把握了?”
安忠敬脸不红心不跳:“我其实本想考明算科,被阿耶骂了,才选明经科。”
李彦:“……”
亏你刚刚说得那么好听,我以为你至少有八十分的把握,结果连及格都不指望?
科举不止进士和明经两科,还有明法、明算、明书这类科目。
明法是考法律,明算是考算术,明书是考翻译,需要专门解释古书中字句的意义。
其实这类科目的人才更有专业性,对于基层治理的贡献也大,偏偏被极度轻视。
朝廷每年选录的,只有个位数倒还罢了,担任的也都是最低级的官吏,根本看不到升迁前途。
所以除非真的是没有出头念想,只想混个一官半职躺平,但凡有些志向的人,都不会去考那类杂科。
而在贞观时期,还有一个秀才科,难度是最大的,但后来也没人考了。
因为各州举荐人才参加秀才科考试,如果考生落榜,举荐者也要跟着吃挂落。
那种制度就卷得太离谱了,举荐的人肯定越来越少,每位参加考试的考生也压力山大,后来李治上台没多久,就将秀才科废除掉了。
不提那些难的,安忠敬说他起初考虑过明算科,说明他在明经科上基本没把握。
想想也是,这家伙在凉州吃喝玩乐,如果刚一返校就超过人家寒窗苦读的,那真的没天理。
安忠敬知道自己陪跑的概率是九成,倒也看得开:“我不想浑噩度日,此次考试,验证一下自己的水平,也能找准方向,是继续读文,还是随阿耶从军。”
李彦赞同:“是该如此,多读读书,绝没有坏处。”
古人没有网络,靠的就是读书开拓眼界,就算考不出成绩,国子监内苦学的经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安忠敬露出斗志:“反正我要追上你,你现在领先了,不代表能一直领先!”
“我拭目以待!”
李彦哈哈一笑,安忠敬只比他大两岁,确实未来可期。
当然有些当官的是挂灵,我不说是谁。
谈笑几句后,李彦又随口问道:“照你们看,这届科举,谁能成状元?”
康达道:“我刚来长安,还不认识几位才子。”
安忠敬也摇头:“我不太关心这些事。”
倒是郭元振目光一亮,他知道不该打扰领导叙旧,一直默不作声,此时


相关章节: 第一百零七章 太子天后双料亲信(为盟主“的道路上”贺)第一百零八章 狄胖胖在身边就挺安心第一百零九章 升官快到让贾思博破防第一百一十章 神探界的双向奔赴第一百一十一章 根骨资质,当世第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狄仁杰:我成装逼利器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治也要送书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双探合璧第一百一十六章 我知道怎么破案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建议你下载一个国家反诈中心APP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