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65章:正在把老赵家世子带歪

第65章:正在把老赵家世子带歪


推荐阅读: 归云宫:六界之战太暝旭日初升之灭灵战争变身双生恶魔好莱坞拳王我的外挂是株仙草我靠开药厂送病娇夫君考科举我在高专孕育怪物美食的俘虏之燃尽落叶青梅我真不想当大侠东宫有福

老智家的美食可真多,每天变着花样在上餐。
赵伯鲁发现智瑶一次次都会参与烹饪,后来加入进入体会到了烹饪的快乐,像是找到人生目标那般也跟着研究起来。
跟着一块过来的赵毋恤有点迷,纳闷到底是智瑶太过于与众不同还是什么情况,看到赵伯鲁很愉快地加入对美食的研究,不免怀疑相继承人是不是都那模样。
赵毋恤在五六岁时就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期望能够依靠自己的勤奋好学引起家族长辈的赏识,进而得到赵鞅的关注。
作为一家之主的赵鞅太忙,再则爆发内战就更没有功夫关注家族小辈,也就根本没有看到赵毋恤的努力。
一名叫姑布子卿的赵氏家臣首先发现了无比勤奋的赵毋恤,尤其看到赵毋恤不是那种光有勤奋没有成果的人,找赵鞅进行了提醒。
姑布子卿纯粹就是希望赵氏众多小辈能够出人才,大概率是没有想要干涉赵氏继承人之位的相争的。
现在其他国家的大贵族怎么样不好说,晋国卿位家族的小辈则是享乐成风,大多数小辈没有好学的风气,每天呼朋唤友的斗鸡走马,个别小辈甚至都严重到以伤害人取乐了。
人的好坏都是对比而来,包括赵伯鲁在内的太多赵氏小辈不堪,一定会衬托出赵毋恤勤奋好学的好处,再加上赵毋恤聪慧又懂得巴结长辈,其余赵氏的小辈就显得更加不堪了。
要是赵毋恤能做出什么成果的话,肯定就能更加得到重视。
现在,赵毋恤看着智瑶和赵伯鲁在和面,心里其实挺纳罕的。
春秋时期有“面”吗?当然有了。只是不作为主食,另外因为发酵法还没有被研究出来,包子、馒头反正是没有的。
面也分种类,一般是小麦磨粉,以春秋时代做起来挺难,只因为磨盘并没有被发明出来,导致弄面粉非常费人工也费劲。
智氏家大业大,肯定不会缺了几个专门磨面粉的仆人。
在智瑶没有将更先进的舂米工具发明出来之前,老智家每天负责舂米的仆人就以数千计。
磨盘当前还没有被智瑶“发明”出来。不是他忘了,纯粹是暂时没有意识到磨盘的重要性。
智瑶和赵伯鲁和面不是弄包子、馒头啥的,看看旁边给准备好的肉泥,还有一些已经处理好的蔬菜,明显是要做成皮,搞一搞饺子这种食物。
另外两位来智氏的客人,也就是梁婴父与豫让,他们已经启程前往莒国。
赵鞅让赵伯鲁和赵毋恤来找智瑶肯定不是为了学烹饪,正常情况下是互相促进,学一学怎么治理家族,要么就是外出狩猎锻炼身体也增加领兵的经验。
当然,不排除赵鞅知道赵伯鲁是废材,想着让赵伯鲁来拖慢智瑶学习进度的用意。
好像是起到了一些效果?至少智瑶在赵伯鲁等人前来作客之后,几乎没有在学习什么,光是换着花样研究美食了。
在此之前,智瑶再忙碌也会自学,有机会就找孔子询问,或是跟徒子徒孙一起探讨学问。
智瑶跟孔子相处下来,发现孔子并不是一个难以相处的人物,涉及到“礼”方面孔子才会严肃,其余时间蛮平和的一人。
事实上孔子并不是什么特别矫情的人物,相反是一位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物,很多时候是他对弟子讲学,偶尔也会一块探讨“礼”之外的一些学问,算是一种互相促进了。
智瑶还发现一点,比如孔子跟一帮弟子更趋于是一种抱团取暖,原因属于他们基本都是落魄之人,总是需要有人互相帮衬才能获得更多更大的机会。
现在,赵伯鲁一边学着怎么包饺子,很快学会之后,没话找话一般地说道:“众‘儒’不喜孔丘,此亦是遭逐之因。”
之前提过“儒”并不是孔子首创,他只是“儒”的一员。
后世的人,不去专门调查会认为“儒”是孔子创造出来,这种认知其实是错误的。
当然了,没有孔子的话,“儒”到底会不会得势,谁也说不准。
目前哪个诸侯国的“儒”最多呢?其实就是鲁国。这个是因为鲁国在分封之初在周天子那边担


相关章节: 第60章:沉迷“发明”,勿扰?第61章:孔子曰:我要做官!第62章:出乎意料的拜访者第63章:瞅着就奇怪的客人第64章:其中必有蹊跷第66章:智、魏、韩结盟?第67章:谁都不好过的时代第68章:王图霸业今日始(收到上架通知,看章节尾)第69章:受死吧,赵毋恤!(3200,求订)第70章:即将到来的正式亮相(4200)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