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311章:原来秦国这么弱

第311章:原来秦国这么弱


推荐阅读: 归云宫:六界之战太暝旭日初升之灭灵战争变身双生恶魔好莱坞拳王我的外挂是株仙草我靠开药厂送病娇夫君考科举我在高专孕育怪物美食的俘虏之燃尽落叶青梅我真不想当大侠东宫有福

这个叫“大荔”是在哪个地方呢?它在大河的西岸,周边又有洛水和渭水,算是一个三河交汇处。
按理来说,“大荔”作为晋国与秦国的边境,秦军东出应该是率先攻打那里?
然而,长久以来晋军和秦军的大兵团交锋大多是集中在晋国西北部的“交刚”附近,相反发生在晋国西部的交战屈指可数。
其实,话往通透了说就是“大荔”附近的地形太复杂,有三条河流交汇的同时,周边的山地又比较多,着实不适合大兵团展开。
在那个两国约好开战地点,双方摆在阵势交战的年代,地形不够开阔都不适合作为交战场地,肯定不会选在山林密布的地方开战。
到后面?秦国被晋国打得缩在西边一隅,哪怕是到了不再进行君子之战的年代,秦军暂时一次东出的举动也没有,自然是不会以“大荔”这种复杂地形作为交战场地了。
智瑶知道历史没有被改变的话,以后“大荔”这边会一再爆发激战,秦军与魏军来来往往互相拼杀,直至某天秦军抢夺了河西之地,才算是让这一片土地稍微得到消停。
在属于智瑶的时代到来之前,也就是前500年以前,秦国屡次东出选择从晋国西北部入侵的原因很现实,能拉上白翟当盟友的同时,晋国西北边的地形更为开阔,尤其适合类似秦国、白翟这种马匹数量充足的国家或势力用来作为入侵的路线。
当前还不是战国时代,无法在“大荔”附近看到魏国长城,目所能及的地方到处都是山林。
是的,没错,魏国也修筑过长城,不出名的原因是后来被拆了。
第一个修建长城的国家其实是楚国,他们在河南地修建了诸夏第一座长城,只是楚人称之为“方城”,总长度约在五百里。后世那边有一个城市叫方城,名称由来就是楚国在附近修建了长城,又以“方城”这个称呼流传下去。
至于后面为什么不是将一条长度数十里、数百里的城墙成为方城?谁让楚人战败,他们的文明没有完整的传续下去呢。
知道第二个修建长城的国家是哪个吗?他就是齐国,总长度达到一千两百里。
后面各个修建长城的国家就排名不分先后,效仿楚国修建长长的城墙来抵御敌人,其中以秦国修建的长城最长,用来抵御日渐强大的义渠人,后来用在抵御月氏人身上,再最后变成了抵御匈奴人的城防体系。
秦人竟然怕义渠人到需要修建长城的程度?以为秦国是晋国,像晋国那样不到五十年连续兼并数个国家以及势力,崛起到被分裂前都能吊打一切不服的国家啰?并不是的。
打从一开始,秦国就真不怎么起眼,哪怕是晋国分裂成为赵、魏、韩三个国家,起初连韩国都能欺负秦国,后来更是被魏国吊起来反复抽。
那样的秦国害怕义渠人,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地方,别说来自东面的压力太大,迫使秦国想要抽出更多的兵力应对东面,不得不修建一条从西部延伸到东北部的长城了。
当然,春秋晚期到战国长城,指定不是现代那种石砖长城,其实就是夯土而成,某些城墙段可能也就两三米的高度,厚也厚不到哪去。
现代人所知道的长城,它是有明一朝修筑的,后来天下革命,又到了近现代重新修葺。真别去了八达岭之类的长城段就“哇!始皇帝下令修的啊?”,有导游会把导游搞得一脸懵逼,也会让懂得历史的人一脸憋笑。
智瑶是亲眼去楚国“方城”附近逛游过的人,必须承认那一道长城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要不然那一次楚国的都城“郢”就要面临第二次失陷的风险了。
长城这玩意有必要修吗?反正是众说纷纭得很,好的或坏的,几乎什么论调都有。
站在智瑶角度,认为他们这一代人用不着长城的存在,有那么一道长城都不知道要防着谁,甚至会妨碍大军前往草原取得收获。
这个是游牧族群全面拉垮的时代,智瑶觉得一旦智氏全面发展起来,列国根本无法阻止智氏进行兼并的脚步,只要不陷入到旷日持久的“内战”之中,哪有什么


相关章节: 第306章:国战未启,邦交先行第307章:王霸基业第308章:第一个玩弄历史的人第309章:可算露脸的秦国第310章:看不起骑兵是吧?第312章:别装了,都不是好人第313章:多方联合灭掉智氏?第314章:越是危急,心态更是要稳!第315章:先打楚军准没错第316章:各种事情全乱套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