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梦遇乾隆之清龙汉凤全集 第193章

第193章


推荐阅读: 人在洪荒,吞三千天道大佬她只想种花带着系统的生活专业剪红线[快穿]快穿撩人:偏执神明总想娇养我农家小福妻有法术我们这代人恶毒女配拿了白月光剧本月如皎皎天家小农女又谜又飒他的爱至死不渝陛下万万岁!

  当天戌刻,梓宫到京。因御船太大进不了城门,乾隆竟御旨拆城门,务必完好将灵驾运回京。留京四品以下官员;公主、王妃,大臣官员的命妇;以及内务府佐领、内管领下妇女,分班在朝阳门、东华门内和储秀宫缟服跪迎。大行皇后梓宫进东华门,自宁寿宫西行,入苍震门,至长春宫,安奉于正殿。我得乾隆之命不必到储秀宫跪接,只在长春宫候灵驾。看着皇后的梓宫,知道此生与皇后再无相见之期,忍不住眼泪蓄满双眼,看乾隆落寞地站在灵前,我不敢大哭。
  乾隆看视皇子们轮番到灵前祭酒三爵,大阿哥永璜祭拜时毫无悲戚之意,乾隆盛怒之下,大骂大阿哥对母后之死并无哀慕之愧,说他幸灾乐祸,有觊觎储位的野心,连同他师傅及谙达等一同受罚。词气之严厉,令皇子们不寒而栗,齐扑到皇后梓棺上放声痛哭,哭得乾隆心浮气躁,忙打发他们出去。
  太后亲临祭拜,由于路途劳顿,回宫就病倒了,娴妃急忙宣了太医,看视太后的病。说只是偶感风寒,并无大碍,吃几剂药就好了。由于皇后、皇贵妃接连去世,宫中的位份属娴妃最高,太后懿旨,命后宫一应事务均由娴妃处理。
  大清自入关以来,清朝衙门办事,恪遵:“有例不灭,无例不兴”的规矩。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皇后的丧仪先例,载在会典中,原可以一翻便知,可是因为康熙十三年,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去世,正值三藩之乱,吴三桂大军连攻陷湖南数城,靖南王耿精忠又响应吴藩,在福建举起叛旗,内乱迭起,民无固志,又因清朝入关时日尚短,康熙惟恐外省官员举哀服丧,引起百姓更大的惊恐混乱。遂降旨只在京都治丧,外省一切丧仪全免,此后康熙诸后皆为继后,丧仪不能高于元后孝诚,雍正与元后孝敬的感情一般,而他又是性冷之人,所以之后的数任皇后丧仪皆循例而行。从未讣告在外文武百官、及军民等照京师之规矩治丧。
  协理丧仪大臣知道乾隆与大行皇后感情至深,非历朝皇帝可比,如照例行事,恐怕乾隆龙颜不悦,而违例提高丧仪规格,又必然遭致非议。权衡之下,阿桂提议,既然本朝会典因时而定,如今国泰民安,百姓生活富裕,天时地利,皆与孝诚丧仪不同,可援引先朝的大明会典所载皇后丧仪办理,奏请外省官员一律照京师仪式治丧。遂发讣告:“大行皇后正位中宫,母仪天下,忽值崩逝,正四海同哀之日。”
  乾隆本就怕治丧官员完全循旧例,自己又不好公开提出异议,待总理丧仪王大臣将所议结果报承乾隆,乾隆自然照准。于是各省文武官员从奉到谕旨之日为始,皇帝辍朝九日,亲王以下凡有顶戴的满汉文武大臣摘除冠上的红缨、百日内不准剃头,妃嫔皇子、公主服有白布孝服,去除耳环、及头钗等饰品,皇子截发辫,皇子福晋剪发,亲齐集公所,哭临三日,持服穿孝的二十七天内,停止音乐嫁娶;一般军民,则摘冠缨七日,在此期间,亦不嫁娶,不作乐。天下臣民一律为国母故世而服丧。
  三月二十一晚,乾隆从长春宫里正殿里出来正要上轿,看见我从宫外进来,他停住身子,他比初回京时又清瘦了不少,人也相比着颓丧不少,我走过去,乾隆回过身,靠到轿身上:“这么晚了还来这儿做什么,初暖还寒,也不多穿身衣服,别你再病倒了。”
  我紧了紧外衣:“就是怕晚上冷,特加了一件棉袍子,皇上已累了一天,快回去歇着吧。”乾隆没上轿,抬头看了看天,收回目光,看着我,不说话也不走,见他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我怕外面夜冷风寒,劝着他进了长春宫,扶着他坐下,春桃倒了一杯热茶递给乾隆,乾隆示意她们都退下去。仰身靠到睡榻上,闭目听着外面和尚诵经声。
  乾隆枕着枕头,忽然问我:“明儿就给皇后上谥号了,你觉得哪个字最好?”他太累了,累得都不想睁开眼睛。我也很疲倦,坐到他旁边:“臣妾哪懂什么谥号?听都没听过,不过臣


相关章节: 第187章第188章第189章第190章第191章第194章第195章第196章第197章第198章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