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周易哲学解读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一篇(十四)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一篇(十四)


推荐阅读: 娱乐:开局和国民女神官宣了穿越后,我被竹马拖累成了皇后嘉佑嬉事逆天换明美女剑豪带着烤肉来了我制做的模型想影响现实女寝大逃亡[无限]暮夜良人将尘天书橘猫猎人游戏具现我乃星辰剑帝正义大宗师

《晋书·束晳传》里说:“《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据杜预(222年-285年,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春秋左传集解后序》也说:“始讫,会汲郡汲县有发其界内旧冢者,大得古书,皆简编,科斗文字。发冢者不以为意,往往散乱。科斗书久废,推寻不能尽通。始者藏在祕府,余晚得见之,所记大凡七十五卷,多杂碎怪妄,不可训知。《周易》及《纪年》最为分了。《周易》上下篇,与今正同,别有《阴阳说》,而无《彖》、《象》、《文言》、《系辞》,疑于时仲尼造之于鲁,尚未播之于远国也。”
《晋书·束晳传》里称之为“易经”,而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后序》里称“周易”。故《晋书·束晳传》里称的“易经”,不是来自汲冢书的名字,而是晋人或唐朝时修史者的称法。《晋书》里说的汲冢竹书里的《周易》,与“《周易》上下经同”,杜预也说“《周易》上下篇,于今正同”。那么,汲冢竹书《周易》就是今本《周易》文本了吗?不一定。《晋书》接着说“《易繇阴阳卦》二篇,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从“易繇阴阳卦”可推测,这是与《周易》不同的卜筮之书。晋代王隐(约317年前后在世)所撰《束晳传》说,汲冢书中“有《易卦》,似《连山》、《归藏》”,这是指《易繇阴阳卦》似《连山》、《归藏》。这说法正确,所谓“与《周易》略同”,是指六十四卦画符号及名称与《周易》同;所谓“繇辞则异”则是指卜辞内容与《周易》不同。这正是吻合《周礼·春官》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别皆六十有四”的说法。
而今考古上发现王家台秦简《归藏》,也正是与《周易》里的符号、名称则同,而文辞则异。所以晋人所见到汲冢竹书《周易》,而说与当时的《周易》(即今本《周易》)同,根本不涉及是什么爻称的内容。而晋人所看到汲冢竹书里的类如《归藏》的卜筮书,不也认为“与《周易》略同”吗?又如《周易》一书在先秦是不分篇的,《晋书》里说的“二篇”,及杜预说的“上下篇”,这都是汉一降所形成的观念说法而已。即使汲冢竹书《周易》不是“九·六”为爻题,也会认为与当时的《周易》同。我们认为汲冢竹书《周易》是否已是今本《周易》,单从《晋书》与所见竹书的晋人那些说法,是无法认定的。不过从汲冢竹书里的其他内容可以旁证魏襄王时的《周易》,是否是今本《周易》。
《晋书》说《师春》是“书《左传》诸卜、筮”,是描述和解释《左传》中的龟卜与筮卜的。“‘师春’似是造书者姓名也。” 杜预也说:“又别有一卷,纯集疏《左氏传》卜筮事,上下次第及其文义皆与《左传》同,名曰《师春》。‘师春’似是抄集者人名也。”这说明了什么呢?这是否说明魏襄王时期,流行的是如《左传》里的那些卜筮方法。但《晋书》里记“《师春》一篇。书《左传》诸卜、筮”的“左传”称法,也不是从竹书上看到的有此名称,而是修史者的说法。本身魏襄王时期里的竹简更不会出现“左传”这种称法。这是所见汲冢竹书者认为《师春》里记述的卜、筮内容,是与当时传世的《左传》一书里的卜、筮内容相同。正如杜预说的:“又别有一卷,纯集疏《左氏传》卜筮事,上下次第及其文义皆与《左传》同”,而杜预又称“左氏传”。所以无论称“左传”或“左氏传”,都不是来自汲冢竹书。以及《晋书》里说的“《易繇·阴阳卦》二篇”,也是后出出的说法,不是来自汲冢竹书里的名称。虽然《师春》里疏解的卜、筮内容,与《左传》里的卜,筮内容同。但同样不能以此证明《左传》一书在魏襄王时期已经流传于世了。因《师春》早佚不传,同样也不能认定是《师春》抄录《左传》一书里的卜、筮例子,还是《左传》作者通过战国后期的如《师春》这种卜筮辑录编进春秋史里,以假托所言中的


相关章节: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一篇(九)《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一篇(十)《周易》哲学解读 “导读”第一篇(十一)《周易》哲学解读 “导读”第一篇(十二)《周易》哲学解读 “导读”第一篇(十三)《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一篇(十五)《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一篇(十六)《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一篇(十七)《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一篇(十八)《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一篇(十九)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