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周易哲学解读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五篇(十)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五篇(十)


推荐阅读: 娱乐:开局和国民女神官宣了穿越后,我被竹马拖累成了皇后嘉佑嬉事逆天换明美女剑豪带着烤肉来了我制做的模型想影响现实女寝大逃亡[无限]暮夜良人将尘天书橘猫猎人游戏具现我乃星辰剑帝正义大宗师

10
《周易》一书里有一处出现了一个“帝”字,我们看这一“帝”字的用意。
《益》:“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这里的“帝”不能不认为是指“至上神”,即“上帝”。“享”:是把祭品献给神。殷商时代,已将自然里的神秘力量人格化,已以“帝”作为天地人的主宰(当然,“帝”字在商朝也用于人名,如“帝乙”)。殷商王朝整个社会里弥漫着鬼神至尊的神秘色彩。人们认为上帝主宰天地人间,人们要问询祸福吉凶,就通过占卜与神沟通,故商朝的祭祀、占卜迷信非常盛行。到周族从西边发展壮大,以武力征服商纣,建立周朝后,依然接受的是中原商朝文化,自然也把殷商的巫术迷信继承了下来。但周统治者也看到了一场王朝权力移位背后的力量。殷商对“天命”,“帝神”非常的推崇和祭拜,却未能挽救亡国之祸。周统治者已对“天命”有所怀疑,周初采取了内外有别的“天命”观念,也由此产生了“以德配天”的与人与神互补的统治理念。而到了西周后期,一部《周易》政治哲学的出现,完全彰显的是“人本”精神(这里说的“人本”不是西方的人本主义)。
《周书》反映的是西周初期的统治者,既要敬神求得庇护,相信的是君权神授,又要修德保民,不使统治的矛盾激化,而失去神的护佑。而《周易》突破了西周的“神道”思想,所强调的是以“人”(即“民本”)为根本,并淡化了神权思想。《周易》里也无“君权神授”的思想。而这《益》里出现的“帝”说,也是《周易》一书里唯一的一处“帝”说,而且是有前提下的“帝”说,并不影响《周易》的无神论思想。
《益》里说“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这里的“享于帝”,确实是讲对“帝”的献祭。《益》是排在《损》后的文章,《损》里对祭祀强调的是“曷之用二簋可用享”,而此处却出现了“王用享于帝,吉”。是否是矛盾的呢?《损》里强调的是在执政为民上不能“减损”,如同现在所讲的惠民政策上要多增加财政投入。但对祭祀上的开支要减少下来,即可用最简单的两种原粮替代。《损》突出的是执政为民的思想,而《益》也一样。《益》的中心不是讲祭祀的,而是讲国家经济发展的道理。本句里虽出现对“帝”的祭祀,但是有前提条件的,即“增加了财富,又不苛刻,不做危害的事情,君王用来祭祀上帝,也是吉祥的”。若相反,国家经济得不到发展与积累,执政不为民,百姓没饭吃,君王还搞什么对上帝的祭祀敬拜呢?这是作者通过《损》、《益》两篇对比,辩证地说明了“减损”和“增益”与执政为民的关系。这是作者面对西周的统治者对上帝,天命的崇拜,而提出了新的课题,也是为统治者指明了一条光明的正道。这里没有宣扬神权的思想,也无迷信的成分。当然作者此处拿祭祀来做对比,说明作者的思想还受历史的局限性。
《周易》里还有两处反映的“祭祀”观。即《困》篇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
这《困》篇里的两段话,涉及到了祭祀,并且出现了“祭祀”一词。
《困》篇里是明确无误的提出了“利用祭祀”是何道理呢?我们且看《困》篇所论述的什么内容,才能更好的理解篇中出现的“利用享祀”和“利用祭祀”的主张。《困》是《周易》一书排列于第47篇的文章。《困》是为君子讲述身处官道,围困于险境之中的利害关系。我们先把《困r》文抄录如下:
“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臀困于株木,人于幽谷,三岁不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
《困》篇是


相关章节: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五篇(五)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五篇(六)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五篇(七)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五篇(八)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五篇(九)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五篇(十一)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六篇(一)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六篇(二)下卷: 《周易》哲学解读 第六篇(三)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六篇(四)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