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 第176章 解决方案(加更求票5)

第176章 解决方案(加更求票5)


推荐阅读: 篮坛之内线摇摆人我能召唤历史喵开局被迫加入了金刚寺从契约御兽开始人在斗破,穿越者有亿点多LOL:我这都是什么牛马队友?从全能学霸到首席科学家夏目君只想活下去反清:我其实真的是老实人长安之上(讨逆)仙尊归来莫海种族之地:壹

所谓的空印案,概括起来其实并不复杂。
按照大盛朝的律法,各县收上来的财税要层层上报,州府核算各县上报的财税,一直到户部。
等户部将全国真实入库的财税核算完毕之后,再与各地上报的财税数字进行核对,确保两个数字能够一致。
如果不一致,那么就要打回去重新核算。
但在大盛朝初年,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实物税,也就是里面不只有银两,也会有粮食、布匹、丝绸、盐等等。甚至可能还会有朱砂几两之类的零碎物件。
由于各地的财税送到京城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导致实际入库的实物与之前各县统计的实物税相比明显变少、数字对不上,这个时候就要打回去重新审核。
而古代的交通不够发达,很多地方往返来回比较麻烦。
所以早在北蛮时,各级官吏为了省事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让地方的官员携带盖着空白官印的账簿进京,到户部核算之后再填写,确保两个数字必然能对得上。
而在大盛朝建立之后,很多官吏其实还是前朝的。
毕竟在古代,能读书、能做官的往往都是地方的世家大族,或者至少是有一定基础的人。改朝换代时,大盛朝也不可能将这些人全都弃而不用,那样会引发很大的问题。
所以,这其中的许多官吏,尤其是地方的吏员,其实跟之前是同一批人。
这些人自然顺理成章地按照旧时的办法来搞,拿着盖了印章的空白账簿进京,交上一份绝对不会出任何纰漏的账本。
但是对于盛太祖来说,这显然是无法容忍的事情。
为什么要求层层核查、对不上账就要打回去重新核算?
就是因为税赋是国家的根本,这其中贪污舞弊的空间太大,所以哪怕步骤繁琐、过程麻烦,也要去抠这些细节。
这样拿着空白的账册进京,然后想填多少填多少,那记账还有什么意义?
干脆连记账都省了,你们地方交多少户部就收多少,不交就不收了,岂不是更方便?
所以盛太祖大怒之下一查到底,将所有涉事的掌印主官和副官都进行了处罚,主印官斩首、副印官杖刑罚后流放。
楚歌大概了解了一下,此时他遇到的这个案件,跟盛太祖当年遇到的情况几乎可以说是如出一辙。
至于这到底是不是冤案,楚歌倒是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不是冤案?
肯定不是。
一群地方财政官员和一群中央财政官员不远千里相聚在一起,在已经盖好章的空账册上商量着填写缴税数目,然后美其名曰是为了省事、提升行政效率?
但凡皇帝不傻,应该都不会信。
这甚至已经脱离了做假账范畴,已经是最恶劣修改原始数据。既然这个数字是大家商量着来,那各府各县实际收上来、层层核对的那些数据还有什么意义?
反正你们看着填不就完了吗?
大盛朝之前的各朝各代都是收实物税的,也没听说过历朝历代都用空印。更何况大盛朝有一千多个县,其中也有一多半是没有用空印做账的。
在空印做账的这些府县中,反而有很多都是京城附近的府县,快马往返一两日就可以到的地方,也用空印。
这要说是为了提升行政效率,那确实有点太侮辱人的智商了。
这些官员的任务就是核算清楚所有的数据,核算不清的话,盛太祖也只是让他们回去重新核算。
地方官的任务就是核算这些数据,结果核算了一年,算来算去对不上,竟然还理直气壮?
更离谱的是,这些人为了图省事,直接就自己带着空白账簿来随便填。
拿着前朝的惯例来做本朝的事,还振振有词?这种人被杀一批确实是不冤枉。
其次,这里边有没有被冤杀的官吏呢?
这个无法证实,但多半是有的。
但在这种情况下,本来也很难区分。
因为这个案件的关键在于,空印的操作方式会给整个财政系统带来巨大的漏洞,很容易产生舞弊的行为,而且极难追查。
有多少官吏借


相关章节: 第171章 御驾亲征?第172章 名将难求(加更求票1)第173章 义军(加更求票2)第174章 推断(加更求票3)第175章 空印(加更求票4)第177章 辩驳(加更求票6)第178章 非与士大夫共天下(加更求票7)第179章 几世为人(加更求票8)第180章 回马枪(加更求票9)第181章 骑兵试炼通关!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