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朕即大宋 第六十五章大宋帝钞

第六十五章大宋帝钞


推荐阅读: 诸天:从成为刘沉香开始崛起我有一个破碎的游戏面板开局一枚建城令攻心我的谍战可以无限模拟全民修炼:我的身体自己会修炼遮天之太阴皇子联盟:我真是摆烂选手求生种我的因果模拟器穿越到十年后女友变成了富婆综武从葵花宝典开始

涉及到货币改革,赵桓觉得自己必须强势干预了。
杨时虽然有才干、有经验、有阅历,但时代的局限性,使他的见识还是远远不能与赵桓相比。
让他主持货币改革,他一定还会重铸铜钱。既浪费财力,又落伍于时代。
即便在西方,伦敦也在几百年后就开始使用纸币了。
而东方高度发达的经济,已经给纸币的流通奠定了充足的基础。
大宋四川的交子在当地非常流行。百年后的元朝,国家直接明文规定,纸币就是官方货币。
从此以后元、明、清三朝都在大力推广纸币,明朝的宝钞、清代的银票,都盛极一时。
尤其宝钞的存在,奠定了大明洪武之治的基础。
历代纸币最后的崩溃,都不是因为纸币本身的劣势。恰恰相反,是因为纸币造价低廉的优势,中央朝廷无节制的滥发,使其失去价值。
反而西方维京后代丹麦发行的克朗就非常成功,经住了近千年考验。
究其原因,倒也不是克朗有什么优势。他也只是以白银绑定克朗价值而已。最重要的是丹麦有节制的回收货币,并不滥发。
这使得赵桓这个东方人都对克朗之名有所耳闻。
于是赵桓对杨时说道:“关于新币,朕打算效仿交子,发行纸币,命名为大宋帝钞。”
之所以叫帝钞,是赵桓打算把自己的头像也印到纸钞上。
毕竟谁能拒绝纸币上印的是自己的头像呢?
而且这也能让百姓清楚自己尽忠的是哪位帝王。
在纸币上印头像可比在金币上印头像轻松的多,这一点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难处。
杨时只是一时不能接受整个国家都用纸币取代所有货币,说道:“民间习惯了以文、贯为计量,仓促间怕是难以接受纸币。”
赵桓倒是不同意这个看法。封建小农经济下,前后百年不会有太大的差距。既然元朝能接受纸钞,大宋也一定能。况且,很难说元朝经济能超越如今的大宋。只是人们用纸币的习惯还未暂时未养成而已。
赵桓平静的分析道:“民间并非没有使用纸钞的习惯,只是计相并未将其视为正统而已。先不论四川的交子,就只放眼天下,计相以为最接近纸钞的是什么?”
杨时一生见多识广,又才思敏捷,很快想到了关键。流通于四方,被天下所任何,又是纸质,答案已经呼之欲出:“官家是指盐引?”
“没错,正是盐引。计相刚才亦说过,河东一带最为流通的货币就是盐引。”
“盐为国家之宝,朕打算以盐锚定帝钞价格。只要百姓拿帝钞到官府,就一定能换到盐,而且更加便宜。”
杨时心有所感,说道:“若如此,帝钞可以视为更加普及的盐引。”
“不错。若将河东盐引扩大到全国,作为全国统一货币,那盐引就是帝钞。只不过,帝钞更进一步,将根据百姓习惯,分为贯、注、文。”
“贯即在帝钞上印一串铜钱,注则在帝钞上印百文铜钱,文则在帝钞上印一枚炎宋五方钱。”这么棒的方法,当然是赵桓抄袭的后世大明。
再往上,赵桓就不打算继续印了。一旦被仿冒,对百姓伤害太大。虽说古典时代印假钞的事情极少,毕竟与后世那轻松的惩罚不同,在封建王朝仿制假币,真的会被统治者挫骨扬灰,甚至凌迟族诛。
卑劣小民没有能力仿制,有仿制能力的士大夫有太多更安全的敛财方式。
倒是官府可以凭借着印刷成本低廉的优势,印刷大量新币以绝对数量优势取代天下四方纷繁复杂的货币。
其他货币与帝钞相比有个无法拉平的劣势,那就是他们铸币成本高昂。无论是铁钱、铜钱归根到底都是金属冶炼而成。
而在封建小农时代,钢铁冶炼就是一项沉重的财政压力。无论是运送矿石还是冶炼金属都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帝钞正符合大宋这落后的基建,朝廷只要考虑如何将他推广出去就行。
杨时问道:“官家打算以盐锚定帝钞价格,是打算放弃盐铁官营?”
赵桓笑容洋溢,说道:“听完卿的合并


相关章节: 第五十八章大举精简机构第五十九章亿万人口第六十章二十亿石第六十三章正式确定收税数额,四亿贯!第六十四章统一货币第六十六章新政风气第六十七章卖地财政第六十八章帝都工业区(求月票)第六十九章铜铸火炮第七十章疯狂的竞拍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