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百万调音师:我只好亲自上台了! 第208章 先比着再说!(求订阅~月票!)

第208章 先比着再说!(求订阅~月票!)


推荐阅读: 我活在游戏之中逐道长青斗罗:直播问答,全世界被我曝光不小心碾压男主怎么办此处禁止玩梗宴先生缠得要命从今天开始做恶龙轻尘末世赶尸人大云妖侠传万般客赤之蝶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秦盛荣与宋雨萌.......
那就是“瑟瑟发抖”。
李少杰就不用说了。
之前直接给吴俊优揭到塌房的事情还历历在目。
自己虽然不至于是虚假创作人,但根基不稳,还是会怂一些。
而高慧洁老师......
秦盛荣与宋雨萌还算得上是科班出身。
起码也是在音乐学院受到过系统教育的。
但此时,身边这个高慧洁老师,仿佛让两人回到了大学时代。
仿佛又看到了导师敲着桌子,怒骂着自己猪脑子,帮自己改论文的样子。
不敢说话。
而唱作人们的感觉也没比这俩人好哪去。
怎么一个唱作人比赛的综艺......踏马的突然就变成了百川奖+青歌赛?
压力骤增。
录制也便如此的进行着。
当然,虽然选手们有些担忧比赛的要求是否更高,但其实还好。
无论李少杰还是高慧洁老师,对于综艺的要求其实并不高。
只存在这么一个底线级别的“不错”“很棒”“可以”。
起码,你要有一定的专业素养。
毕竟,流行音乐的作曲门槛其实很低。
流行乐坛中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若说之前倒是还好,但从16年往后,真正传唱起来,带有一定热度的流行歌曲,他们的创作者,“非科班”的作曲家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没有受过系统训练的作曲家大火。
很多大众总会觉得.......“非科班的作曲家更接地气,贴近大众,贴近生活”“科班学生会被条条框框束缚,非科班学生更能发挥才华”“高手在民间”云云。
“天赋”。
“不接地气”。
不可否认,确实有这样的问题。
但其实这都只是“幸存者偏差”导致的认知偏差罢了。
科班与非科班的分界线,其实并非是学历。
而是知识放在那里,你是否去学了,你是否去用了,是否能用的好。
有时候,科班学生不努力,最后凭借半瓶子水混圈,也会混成“非科班”,创作快餐商业音乐。
而非科班的选手,努力提升,学到了科班生的那些知识并且运用得当也不是不可能,这个时候非科班的选手,也就变成了“科班”出身。
毕竟,总是有非科班的选手在经过努力与天赋的双重加持下,实力不比科班差,甚至作品还要让科班的学生去研究。
但太少了。
非科班的音乐爱好者非常多,尝试作曲的更多。
但扑街的明显也更多。
更多的非科班作曲者的能力其实并不强,有时候恰到钱以后,很难虚心保持本心,再去进步,名气越来越大,但作品越来越水,盲从之下,便做出了不太妙的审美引导。
有些非科班的作曲者,哪怕是知名后,也只能写写单旋律,这恰恰满足的绝大多数听众“只听旋律”的要求,你声部多了反而会觉得听的“乱”。
大众不知道也不在乎,单旋律的写法其实只是入门。
所以,大众认知中所谓在民间的“高手”,其实放在行业整体来看就是入门。
审美提升与行业技术发展的速度完全不同,导致其中的鸿沟越来越大。
这也导致商业与艺术之间相性更差,甚至割裂。
还是那句话。
很多事情,大众可以不考虑,因为大家听音乐没必要懂知识,大家听音乐凭喜好。
但音乐人不能不去想。
外卖快餐简单好吃,所以大家喜欢。
一些精良的美食麻烦,但更好吃。
不能因为大家喜欢外卖快餐,所以便将“美食”的定义放在外卖的层次。
流行音乐应该是保证简单快捷好吃的基础上,兼顾营养健康,并且试着将其更好吃。
而不是拿米饭卤肉包拿微波炉打一下糊弄,更不是弄些臭了的鸡炸一炸糊弄人,只说“好吃就行了”或是“市场需求”等问题。
科班的选手并不少,更多的存在于其他音乐行业,像是很多编曲,和声,这些涉及到“多声部”线路创作的东西,就需要有扎实的曲式分析与和声学的底子。
很简单的一


相关章节: 第203章 俊优你怎么看?(求订阅~月票!)第204章 俊优你为什么不说话了?(求订阅~月票!)第205章 横的怕楞的啊......(求订阅~月票~)第206章 皮卡丘:你当个人?(求订阅~月票!)第207章 走了皮卡丘,来了国家队!(求订阅~月票~)第209章 战队排位!【在杰难逃】!(求订阅~月票!)第210章 节目开播!炸裂的战队开场!(求订阅~月票~)第211章 综艺播出!我凭什么瞧得起你?!(求订阅~月票!)第212章 秀翻!炸裂的杰哥小课堂!(求订阅~月票!)第213章 什么才是戏腔?!学会了吗?!(求订阅~月票!)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