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重返奔腾年代 第四十六章 北方企业困境

第四十六章 北方企业困境


推荐阅读: 超能贴身保镖末日枪火战士逐鹿天下间紫夜流火被巨龙带来的少年诸邪退散半熟神话大系万道第一神农门世子妃娇宠日常道侣是重生者,被我偷听心声至道眼游戏降临现实:我比其他人先进入了两个月

沈城做为东北最大的工业城市,工业企业有数千家之多,仅是职工千人以上的大型企业就有近百家,这些企业隶属各个国家部委,承担着国家工业现代化重任,另外还有省属、市属直至街道办企业。
大量的工业企业给沈城穿上了一层厚重的钢铁战衣,成为了国家最值得信赖的战士,这名战士手持盾牌和利剑,在之前三十多年里守护着祖国母亲。
可到了今天,原本满是荣誉战衣成了厚重的累赘,让这名战士困苦无力,无法前行。
在林云来看,沈城的问题就在于太过厚重,企业很多不假,但都是同类企业,比如龙口街道面粉厂是街道办企业,生产方便面,沈城第二食品厂也生产方便面,这是市属企业,规模要比前者大得多,当然,市场占有率很低,沈城之内还有一定销量,除了沈城便没了踪影。
工业企业多如牛毛,表面上看红红火火,改革开放之前,大企业为国家贡献力量,小企业承担着地方经济发展。
但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到了八十年代末,双轨价格开始并拢,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你的产品由市场经济决定,优者生存,劣者淘汰,企业像是海里的鱼虾,是否活下去全靠自己。
于是,市场经济开启末尾淘汰机制,大量企业出现生存危机,破产浪潮开始酝酿。
八十年代末,浪潮开始,首当其冲就是无数街道办企业,这些企业上没有国家支持,下缺乏人力物力,成为了最先倒下的企业,龙口面粉厂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当然,龙口面粉厂也算是幸运,因为林学东承包过来,算是给企业续了几年的命,即便如此,还是无法逆天改命。
在市场经济浪潮下,千千万万个如龙口面粉厂这样的小企业被滔天巨浪吞没,其中痛处,只有亲身经历者才能切身感受。
林学东带着林云和宋春涛走进利民罐头厂,这家企业和龙口街道面粉厂一样,是铁河区的一家街道办企业,五百多平米的厂区,两套十六年前购置的罐装设备加上三十多名工人,去年的销售额只有三万多块钱,比龙口面粉厂还差劲。
“林厂长来了?”
门卫是个五十多岁的男子,看到林学东急忙走出屋,他腿有残疾,走路一瘸一拐。
“钱师傅,老冯在吗?”
林学东问道。
“冯厂长在干活呢,我帮你叫他呀?”
“不用,我们找他去。”
林云看了一圈,厂子里就是两个车间,一个仓库,还有一溜工人休息的砖瓦房,相当的简陋,不禁摇了摇头,这厂子实在是不咋地,可以宣判破产了。
三人之所以到这来,是因为利民罐头厂为龙口方便面制作盐包,算是一家下游企业。
推开车间的门,一股热气和机器运转的轰鸣声席卷出来,林学东带着二人走进这栋只有一百五十多平米的车间。
车间里有一套罐头生产线,清洗好的水果被封装进玻璃瓶,然后贴上“利民苹果(鸭梨)罐头”的标签。
利民罐头,这名字只能说是土掉了渣,全国不知有多少产品会冠以利民牌子,都快烂大街了。
“老冯!”
林学东大喊一声,一位赤着上身,满身是汗的壮汉走了过来。
冯爱国,利民罐头厂的厂长,年纪和林学东相仿。
“老林呀!怎么了跑到我这来了?来还钱?”
冯爱国开口就是“暴击”。
林学东老脸一红,他还欠着罐头厂三年一共两千多块钱货款。
当然,两人有二十多年的交情,关系非常好,这点钱也不着急催。
林云夹着一个包,从里面直接掏出两千五百块钱递给冯爱国。
“冯叔叔,这是欠你的货款,总共两千五,给你!”
冯爱国一愣,怎么回事?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对方如此热心倒是让冯爱国不好意思,也没接,反问道:“老林,你有钱了?”
“老冯,走,我们到屋里谈!”
几个人来到冯爱国的办公室,说是办公室,其实就是一间二十平米的小屋子,一张桌子还是瘸腿,一条腿下面垫着块砖头,屋子中


相关章节: 第四十一章 面粉厂,我接过来第四十二章 红烧牛肉面来了第四十三章 抢班夺权第四十四章 产权问题第四十五章 企业转制第四十七章 前世的“大嫂”第四十八章 做企业就要狠第四十九章 面粉厂的未来第五十章 选择第五十一章 艰难的改革步伐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