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一千零九十一章要想穷,就烧红

第一千零九十一章要想穷,就烧红


推荐阅读: 死遁后成了表兄白月光我和纲吉君结婚的第三年和男主同归于尽后小狐妖不想揣崽别想掰弯我这个游戏处处高能恋上青梅这件事永恒成长小心魔(穿书)公主殿下嫁到西游:拜师花果山,猴子不出世了女神的超级赘婿

窑变瓷,可以说成败完全在于一把火。
高温窑变釉成不成功,完全看你手上功夫和施釉的技巧,和釉性掌握的多少,以及施釉的厚薄、先后。
各种技术难关,陈文哲研究的明明白白,但就是这样,他要烧制一些特殊的窑变釉,也需要看运气。
运气这种虚无缥缈的存在,陈文哲不想去碰。
所以,他打算制作一些能够掌握的东西,比如郎窑红、郎窑绿,苹果青釉、苹果绿釉。
这些也是窑变釉瓷器,但是他能够通过把控烧成技术,得到完美的作品。
想要烧制成功这两种最简单的窑变釉瓷器,必须要先回烧制豇豆红瓷器和郎窑红瓷器。
豇豆红是铜红高温釉中的一种,为清代康熙晚期出现的铜红釉品种。
因其色调澹雅宜人,以不均匀的粉红色、犹如红豇豆一般、造型轻灵秀美而得名。
又因其浅红娇艳似小孩脸蛋、如三月桃花,又被人称为“娃娃脸”、“桃花片”、“美人醉”。
豇豆红釉质都很匀净细腻,含有粉质。
红釉中往往散缀有因烧制时,氧化还原不同形成的天然绿色苔点。
釉色有上下高低之分,上乘者,名为“大红袍”或“正红”,釉色明快鲜艳,通体一色,洁净无瑕。
居中者,釉如豇豆皮,含有深浅不一的斑点,甚是柔和悦目。
有的器身或口沿露出“缺陷美”的绿斑苔点,今称作“美人醉”或“美人霁”。
色调再浅些被称为“娃娃面”或“桃花片”,虽不如深者美艳但却有幽雅娇嫩之态。
下品者,或色调更浅,或晦暗浑浊,名为“乳鼠皮”或“榆树皮”。
至于器身呈灰黑不匀的“驴肝、马肺”色,与器下部呈黑釉焦泡的一类,则为最次品。
豇豆红无大器,常见为文房用具,如太白尊(水盂)、石榴尊、菊瓣瓶、柳叶瓶、洗、印盒等。
这些器型都算特别,做起来相比碗盘碟要难一些,原来陈文哲也没做过几件。
现在做起来,他还感觉十分新奇。
特别是石榴尊、菊瓣瓶、柳叶瓶,这些器型都不多见,他也从来没有做过。
这一次做,速度就慢了,从练泥、到拉胚,之后需要晾晒,再利胚,之后又需要晾晒。
一步步工序下来,只有器胚合格,才能刻花、上釉,最受烧制。
当然,想要苹果绿,必须先会烧豇豆红。
可烧制豇豆红的难度,也很大。
在古代只能由官窑少量生产,仅供皇室内廷使用。
这可不是古人不想多烧,而真的困难。
千年难烧一器的豇豆红,这可真不是瞎说的。
甚至在景镇那边,还有“要想穷,就烧红”乃景镇当地的一句民谚,意思就是高温红釉难烧,难烧到能把你烧穷?
若问:陶瓷中最难烧的是什么?当答:高温红釉瓷。
我国高温“铜红”釉瓷器,出现在唐宋年间。
自元代开始创烧单色纯红釉瓷器,成为当时宫廷陈设、观赏、把玩的品种。
但当时烧成的品种都带黑色,烧制技术不太成熟。
到明代才真正烧制成功,明代永乐宣德朝的“宝石红”、清代康熙朝的“豇豆红”、“郎窑红”,釉色鲜艳,独树一帜,备受人们推崇,其中尤以豇豆红最为名贵。
我国的第一件豇豆红,其实是意外的失败作品。
因为窑的温度没有控制好,作品才出现了红豇豆的颜色。
但是这一意外之作,竟然有一种无可比拟的缺陷美。
红的可爱,红的如痴如醉,它已超过了言语所能表达的美丽,反而成为了我国陶瓷史上,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
据史料记载,喜爱单色釉的康熙皇帝,极其钟爱豇豆红釉。
但以三百年前的科技水平,并不知道在豇豆红釉生成过程中的铜离子还原规律。
所以,每一次烧制,必须不计成本,不惜代价。
当时都是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像西域红宝石、红珊瑚、玛瑙等珍贵原料配入釉中也在所不惜。
可烧成率仍然很低,即个别变异,是“无心插柳”的


相关章节: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微调一下配方第一千零八十七章细网轻纱,烟笼雾罩,赏心悦目第一千零八十八章名贵绿釉第一千零八十九章窑变无双第一千零九十章最为关键的一道工序第一千零九十二章独特无款官窑器第一千零九十三章特殊的窑口第一千零九十四章隋侯之珠的异变第一千零九十五章从墓穴到宫廷第一千零九十六章前世今生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