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一章

第一章


推荐阅读: 死遁后成了表兄白月光我和纲吉君结婚的第三年和男主同归于尽后小狐妖不想揣崽别想掰弯我这个游戏处处高能恋上青梅这件事永恒成长小心魔(穿书)公主殿下嫁到西游:拜师花果山,猴子不出世了女神的超级赘婿

  明代张应文《清秘藏》论雕刻条评:“宋人雕红漆器,宫中所用者多以金银为胎,妙在刀法圆熟,藏峰不露,用朱极鲜,漆极坚厚而无敲裂,所刻山水楼阁人物,皆俨若图画为佳绝耳。”

  永乐、宣德时期的雕漆承袭元末张成、杨茂制品风格,刀法圆熟光润,藏锋清晰,多以花卉、龙凤、山水人物等为饰,花纹肥厚圆润,饱满丰硕。

  其中代表作有永乐的剔红凤穿花纹盏托,它高9,口径9.7,盘径16.9,足径8.4。

  盏托由圆形口、葵瓣形盘和外撇圈足三部分组成。

  通体在黄漆素地上,雕红漆花纹。

  口外壁及盘上雕双凤翔于云中,盘外壁及圈足雕朵云纹。

  托内至足为空心,壁髹赭色漆,足内一侧针划“大明永乐年制”行书款。

  漆盏托在宋代已出现,均为光素漆,而雕漆盏托元代已有,但仅为剔犀作品。

  永乐盏托饰花卉纹者较多,凤鸟纹目前所见传世品只有两例,都精美至极,此为其一。

  盏托的款识刻在足内壁右侧,与盘、盒款识刻在足底左侧相反。

  永乐宫廷漆作产品以雕漆为主,数量最多的是剔红。

  高濂《燕闲清赏笺》称明代果园厂的剔红漆器“漆朱三十六遍为足”,制作工艺精湛。

  剔红凤穿花纹盏托,色彩绚丽,图案明朗清晰,生动活泼,是典型的明早期的雕漆风格。

  神都故宫博物院藏有此形制的永乐盏托,艺术风格相同。

  剔红云龙纹圆盒,明永乐,高6.6厘米,口径17厘米。

  盒通体黄漆素地雕朱漆,盖面装饰菱形锦地云龙戏珠纹。

  龙躯体较为粗壮,整束发由后向斜前方飘扬。

  头部扁瘦,立眉近似火焰形,如意形鼻,下颌短髭较长,类似山羊胡须。

  肢爪粗壮有力,具有明早期龙纹的典型特征。

  盒壁雕黄漆素地如意形云纹,内外底的黑漆光亮无断纹,似属后代重髹。

  外底左侧刀刻填金“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但是,其下隐约可见“大明永乐年制”楷书针划款。

  据此推测,漆盒应属永乐年间制作,宣德款系后刻。

  明代的龙纹以五爪最为常见,此件漆盒盖面雕饰的四只龙爪中,贴着身体的一只为四爪,离身体较远的三只皆属五爪。

  但经仔细观察之后,我们会发现四爪的一只原为五爪,去掉一爪后,重新雕刻龙身。

  而三只五爪中,皆有一指断开,似乎最早同属五爪,指掌相连,之后经历了去掉一爪后重新补做的过程。

  个中缘由耐人寻味,今后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三年“诏中书省,申禁官民器服不得用黄色为饰,及彩画古先帝王、后妃、圣贤人物故事、日、月、龙、凤、狮子、麒麟、犀、象之形,如旧有者,限百日内毁之”。

  由此可见,这件雕饰龙纹的漆盒,在当时只能供皇帝赏玩或使用。

  一般剔红盒有蔗段、蒸饼、三撞等式。

  蔗段人物为上,蒸饼花草为次。

  盘有圆、方、八角、绦环、四角、牡丹瓣式。

  匣有长、方、二撞、三撞式。

  其法,朱漆三十六次,镂以细锦,底漆黑光,针刻大明永乐年制。

  比元时张成、杨茂剑环香草之式,似为过之。

  这简要描述了明永乐果园厂所制漆器的胎质、器型、种类及落款方式。

  现在看到的大量的传世水乐漆器的落款方式,与高氏记录的完全一致。

  永乐漆器的落款方式,沿袭了元代私人刻款的方法。

  元代髹漆艺人张成、杨茂在其作品的底部,往往用针划“张成造”或“杨茂造”三字款。

  永乐款也采用了这种方法,一般在器底内缘处用针划“大明永乐年制”直行款。

  刻痕细浅,笔道纤细,字体秀气,似行书,略欠


相关章节: 第一千九百零九章质、色、形、纹、体第一千九百一十章世界之最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大自然的神奇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金银平脱、螺钿、雕漆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7000多年历史的朱漆木碗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漆工名匠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百里千刀一斤漆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漆器三事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戗金彩漆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