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风起兮云飞扬之帝国 第三十章宫中定策(三)

第三十章宫中定策(三)


推荐阅读: 光与暗的黑龙翼离乡三千里古宅寻梦,恰似离人归七把刀传社恐领主我只想低调一点绝世唐门,从和霍雨浩换宿舍开始沈家嫡女退婚后,禁欲残王破戒了仙武神煌高山果园请公子斩妖我的分身把低武练成了仙武

坤宁宫,朱厚炜心想,这天下大事必须说明白,否则又会走到以前的老路,既然穿越的蝴蝶效应已经产生那就把它放大。今后面对的人和事必然越来越多,也需要有个说法来安定人心。
于是说道:“孟子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是说这天下是百姓的天下,我们就是以百姓、社稷的利益得失为准。”
“目前我们和朝廷的难题是什么?一钱粮收入虽然年年上升,但开支也年年上升,入不敷出、二是军队战斗力急速下降,军队组织结构不合理、三有鞑靼、蒙古犯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难题是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积累下来的。
先说这个朝廷没有钱粮的事儿:农税轻重不说,士绅贵族不纳粮这一条使国家少收入多少?我们皇庄就不纳粮。我们这个工业园区年产量惊人,仅民用产品,年产何止数十万两(说少了,朱厚炜有所隐藏),但是,我们的税赋是零。近年来土地集中越来越严重,大量的土地在不纳粮的人们手中,国家收入就越来越少。
从洪武皇帝(朱元璋)定下三十税一之后,商业税几乎全部免征。这不是让利于民,也不是不与民争利,而是国家税赋的巨大漏洞。国家这部机器要运转就要有钱粮。现在国库没有钱粮,又要维护朝廷官员和朝廷正常开支、又要保证军队和装备等等,无奈之下就增加税收。免征的贵族士绅是不能征的,于是补征的多种税收就征向了百姓。巨大的国家负担都由最穷苦的底层贫民承担,富有的官员士绅不但不承担赋税,还要对这点可怜的赋税层层揩油。
当遇到天灾人祸时,百姓活不下去了,岂有不造反之理。所以说,剿灭匪徒不是军事问题,是治理的问题(政治问题)。不治根本原因,一味的剿灭,只能越剿越乱。
平均地权,减租减息,发展农商,官民工商一体纳粮,就算皇帝,皇庄万顷也要纳粮,也要让出部分土地,以平均地权!现在的朝廷的大员、皇帝能做的到吗?我认为是目前做不到的。
所以,我们虽然目前做不到,并且为了天下稳定的大局,还要力所能及做支持朝廷改革的事,但是绝不会无条件的支持朝廷。支持这种误国误民的国策,就是在促进亡国灭种!我们需要的忠臣,是忠于社稷的忠臣,忠于百姓的忠臣,不是盲目忠君的忠臣。”
朱佑樘默默地听着,也不开口。
作为这个时代的皇帝,皇权思想延续了数千年,已经深入骨髓,要改变谈何容易?但是,作为一个从小就生活在最底层的人,经历了无数苦难登上皇帝位置并举仁政的朱佑樘。对社会的弊端还是知道的,朝廷面对的危机还是了解的。对这些话他们一时虽然难于接受,但是也懂得这些话是有道理的,他们也不能完全排斥。
朱厚炜接着说:“对于匪徒,我们同情他们的遭遇,也理解他们造反的原因。如果他们能够治理他们自己统治的地区,发展生产,给百姓以温饱安定。我会支持他们。遗憾的是,他们只是一味的抢劫财物粮食,携裹民众,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所过之地赤地千里,他们从来不曾想过自己要经营农桑、繁荣市场、生产民需。他们需要的是要不停的抢掠,否则就活不下去。抢了甲地抢乙地,那里富裕抢哪里。这就是匪,从这点说,剿灭他们是对的。但是,剿灭匪徒的同时,要革除弊政,以安抚民众,革除匪徒的根源,这才能避免剿而复乱。”
“鞑靼和蒙古,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民族兴旺而欺压、屠杀、抢劫我大汉和其他民族。发展自己民族是对的,可以在自己的治下,奖励农耕。如果以杀戮抢劫而肥己,就是强盗狂徒,对于他们不只是武力拒之,还要彻底剿灭。并教导他们王化之道。对这些强盗如何教化,空口说话、讲道理他们听你的吗?所以就要有强悍的武力。以大明繁荣的经济、富裕的国民、先进的文化,却因为国库空虚,没有武力。这个国家能不亡国吗?”
坤宁宫里静静的,只有呼吸之声朱厚炜的详细解读终于打动了朱佑樘


相关章节: 第二十五章杨门论道(三)第二十六章杨门论道(四)第二十七章除夕夜第二十八章宫中定策(一)第二十九章宫中定策(二)第三十一章上元节惊变第三十二章一句话引起的斗殴第三十三章平台应对(上)第三十四章平台应对(下)第三十五章友好贸易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