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国科技 第五百一十四章 失学的冉拉阿紫

第五百一十四章 失学的冉拉阿紫


推荐阅读: 吾家阿囡我造的机甲是大佬甩了霸总后我怀孕了心灵主宰NBA:开局顶级3D天赋我的视界与众不同斗破之我的马甲都成帝了霍格沃茨之灰巫师明末逐鹿天下四合院:我的穿越为啥这么陋某美漫的氪星人神路:我变异出了多个金手指!

川蜀西部,凉山。
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区,也曾是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
这里交通闭塞,形同孤岛,举目四望,所见的只有翻不尽的山,却很难看到一条便于通行的道路。
即便官方已经在这片区域投入了巨量的资源,但客观来讲,这些资源在多如牛毛的问题面前简直就像是滴水入海,也许在基础生活上确实带来了一些改变,但具体到那些细分的领域时,却又显得力有不逮。
其中,教育就是最为复杂、也最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
它就像一枚坚硬顽固的肿瘤,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大山的血肉之中,堵塞着血管、阻碍着其他身体机能的运转。
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无论在这具身体上投入再多的资源,终究也不能改变它从内而外腐坏的结局。
所有人都知道教育问题对这片地区的重要性,但是,要怎么去解决?
没有人知道。
修建学校、聘请教师、大量购买教材......这些常规的手段,几乎全部都有人尝试过,但,几乎没有取得任何值得称道的成果。
原因很简单,这是文化根基的问题。
当一个地方的人普遍认为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是困难的、或者说认为读书这项活动的费效比低于其他时,想要让他们继续押注在教育上、押注在读书上,就变得无比困难了。
要想改变这样的文化根基,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这里的教育事业达成广泛的成果,这种成果不能停留在电视上、不能停留在官方的宣传上,而是要让这里的人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一个远在天边的、未曾谋面的高考状元,最后进入华科院、成为国家栋梁的故事,和身边的邻居考上了本科,毕业后在市里找到了一个年薪20万的体面工作的故事,这两者给当地文化根基带来的冲击是截然不同的。
只有后者,才能真正让当地忽视教育的现状有所改变。
可问题是,要达成后者的效果,必要条件就是教育水平能够跟上。
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的循环:要想提高教育水平,必须先改变文化根基,可要想改变文化根基,又必须提高教育水平。
打破这个循环的方法也不是没有,那就是依靠某种形式的强制力,把那些不愿意读书、或者家庭条件不允许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学生关在学校里,用共同的氛围和目标约束住他们,排除掉一切来自家庭和社会上的杂音。
可是,这样做的成本太高了。
国家有多少资源可以去挥霍?有多少行政力量可以去透支?
不是每个校长都叫张桂梅,也不是每所学校都可以像华坪女子高中那样幸存下来的。
正如此刻,16岁的冉拉阿紫便面临了一个她从未设想过的问题:她在上的那所高中,倒闭了。
没错,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外的高中,也是会倒闭的----尤其是像委只洛乡民办高中这样完全公益、不收取任何学费杂费的纯公益性质高中,当他们的资金链发生断裂时,倒闭便成了必然的结果。
当然,对一所学校来说,倒闭并不意味着学校的关闭,而是从免费转为收费,但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这个变化就是灭顶之灾。
阿紫默默无语地走在回家的山路上,背后背着自己的行李,眼神茫然。
家里人还不知道学校倒闭的消息,甚至连她自己都是昨天晚上才知道,然后今天下午,大部分的学生就开始陆陆续续离开了学校。
虽然学校的领导承诺会给他们寻找其他合适的愿意接收的学校,虽然他们承诺在找到学校之前,学生们仍然可以留在宿舍里,但谁都知道,这其实只不过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希望而已。
问题的核心从来都不是学校的态度,而是家人的态度。
整个委只洛乡、乃至整个布拖县,哪里还能找得出第二个免学费、住宿费、并且还有余力接收数百名学生的学校?
大概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在拖延几个月之后,把一部分临近高考的学生送到其他公立高中去,拼着最后一点资金让他们考完高考罢了


相关章节: 第五百零九章 拒绝合作第五百一十章 BCI传输实验成功第五百一十一章 真正的边界第五百一十二章 超人类和扩大化实验第五百一十三章 赫尔墨斯的质疑第五百一十五章 一张绝户网第五百一十六章 架桥第五百一十七章 江南才子时代的终结第五百一十八章 筛选器第五百一十九章 铺路的人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