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三百八十二章 香篆

第三百八十二章 香篆


推荐阅读: 我成了太阳神路明非:艾尔登之王的归来在魔幻都市模拟人生的日子重生之不浪了这真不是第四天灾这才叫第九艺术天庭最后一个大佬我在坟场画皮十五年神秘复苏:夺取诡画开局女魔头负了我足坛最强利刃我加载了电影剧本

“所以这是……真的?”
“找不到任何一点理由认为它是假的,自然就是真的。”
“那器型呢?”
“那位刘三爷太机械了。”四表舅说道:“首先我们知道,哥窑其实是仿造官窑烧造出来的,那么即便是哥窑传世极少,都是陈设器,也不能凭这一点就得出‘哥窑只烧陈设器’的定论。”
“因为即便是宋代官窑瓷的造型,品种包括也很广,固然官窑以烧造陈设用瓷为主,但一样有文房用具,也有日用器皿及装饰瓷。”
“陈设瓷如尊、壶、琮、装饰日用如炉、瓶、碗、碟、洗,甚至就连鸟食罐这类小玩意儿,可以说五花八门样样都有。”
“其中陈设器器型多仿自周、汉古制,造型严谨肃穆,古风朴朴,又配以‘紫口铁足’,更显得风韵别致、古色古香。”
“但是那般中型器其实极少将,两宋官窑瓷器主要还是以小型器为多见,虽然体积不大,但是它所表现的气度,却仍然不可作等闲观。”
“好了,我们已经知道哥窑其实就是追求工艺尽量达到官窑的极品民窑,处处以官窑瓷器为目标和蓝本,那么既然官窑瓷器都并非只有陈设器,那么哥窑瓷器里怎么可能就只有陈设器呢?”
“我这也不是胡乱推论,是已经有资料和事实可以证明的。”
“与哥窑相关的文字最早见于元至正二十三年,孔齐所著的《至正直记》:‘乙未冬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
“这里指的‘哥哥洞窑’和‘哥哥窑’,即为哥窑,‘绝类古官窑’,也正与以后的文献描述的哥窑特征相符。”
“其后明代《宣德鼎彝谱》说:‘马祖之神供奉狮首马蹄炉,仿宋哥窑款式,炉高五寸六分。”
“此文多处提到‘仿宋哥窑款式’,两篇文章,说明了几条信息。”
“其一能够说明哥窑在元明时期,就已经被认为是宋代的名窑,这是顺理成章的。”
“其二能够证明哥窑并非只有陈设器,两部著作里提到的哥窑器,一为香鼎,一为狮首马蹄炉,很明显,这两样都不是仿自周、汉古制礼器。”
“除了历史记录外,“五三年青浦县发掘的元代任氏古墓,出土了宋代官窑瓷器,元代卵白釉瓷器。其中有一件南宋哥窑贯耳瓶。”
“七五年的时候在凓水出土的一批元代瓷器,其中包括哥窑型黑胎青瓷、jdz卵白瓷及元代青花瓷。包括了哥窑撇口直颈瓶、鸟食罐、三足炉。”
“七七年,在安庆出土了一批元代青瓷器,这批青瓷的特征,器型有些接近南宋官窑,底足带支钉,釉质高度失透乳浊,开片明显,紫口铁足现象明显,但是釉色却普遍油灰带黄,不同于宋官窑的粉青和天青色。”
“专家将这两批瓷器定为元代哥窑。”
“于此同时,南朝鲜新安元代沉船出水文物当中,也发现了一件元哥窑三足炉。”
“这些瓷器都不是仿自周、汉古制礼器,它们的发现,其实已经纠正了‘哥窑皆礼器’的说法,只是刘三爷可能囿于故知,不知晓罢了。”
“这就是《汤盘铭》里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至点头:“知识也是需要不断迭代更新,活到老学到老才行。”
“就是这个道理。”四舅妈笑道:“所以肘子,恭喜你啊,又捡了个大漏。”
“说了半天这东西到底是啥啊?”周至有些纳闷:“说是陈设器吧又不合周汉归置,说是文房器里的水注吧,好像有大了一些,说是餐具吧,却又好像小了一些,而且大肚小口的也不太合用。”
四舅妈不禁好笑:“一肚子的诗词都背到狗肚子里去了——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周至一拍掌:“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却原来是个篆香炉!”
“对喽!”四舅妈说道:“这却是一个宋人玩篆香的鱼篓篆香炉,只是少了个宝盖,却不是什么鱼篓尊。”
周至笑道:“原来是


相关章节: 第三百七十七章 喝酒第三百七十八章 丢锅第三百七十九章 创作背景第三百八十章 瓷瓶第三百八十一章 通景第三百八十三章 玩香第三百八十四章 著在简册第三百八十五章 审查第三百八十六章 拿捏第三百八十七章 方文玉到访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