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四合院:芯生年代 第122章 弹载计算机小组

第122章 弹载计算机小组


推荐阅读: 真千金成了残疾大佬心尖宠重生东京,开错外挂农家福妻忙种田妙手小野医霍太太你马甲又掉了让你当昏君,你统一世界?开局捡到传国玉玺四合院:我是杜守义文明求知者学霸:大国科技四合院:我有破碎空间封神鉴榜人

子里的东西,尽快整理出来,为东风快递,尽到一点点自己的力量。
弹载计算机的大致结构,其实已经在他的脑海里成型了。他要做的,就是写出一个工作框架,然后召集人手,填充进这个框架里去。
赵烨的工作花了三天时间,就把这个框架给搭好了。这倒不是说他三天就完成了设计,而是完成了这款弹载计算机的框架,比如要处理哪些数据,用什么方式去处理,要达到什么样的指标,为了达到这样的指标,需要如何去规划,如何利用现在的制程工艺等等。
弄出来这个,剩下的工作就是请人在这个框架内,设计各个功能的数学模型,在把数学模型转变为电子电路。然后在现有制程工艺的前提下,设计处理器的图纸。另外还需要人根据这个处理器的接口,设计外部的电路,设备,以满足弹载计算机的需求。
赵烨请来了慈教授,现在的慈教授,已经不再担任无线电学的老师了,转而开始研究计算机,现在在大学里新开设的微电子专业任教。
除了慈教授,水木的张教授,还有微电所的两名工程师,共同组建了这个弹载计算机的研发小组。
当然,一款计算机再怎么简单,那也不是四个人就能搞定的。在他们的身后,各自都要他们自己的团队。赵烨把自己写的资料分发下去,因为他们已经有过多次合作的经验了,所以也都了解赵烨的做事风格。
就这样,东风弹载计算机的团队就形成了。就是这么简单,高效!
一切的核心就是赵烨,因为在这个领域,目前国内没有比他更精通的人了。可能在别人看来,赵烨不就是用来三天的时间嘛,其他人做这个,大不了多用点儿时间,多找些人,估计也能做的像赵烨一样。
在联合厂和微电所,还真的有这样的声音,而且还不是个例。对付这样的人,微电所的董所长向来简单粗暴。直接给说这话的人下任务就好啦!
你不是说简单嘛,那就是你能力更强喽,来来来,我这儿有个难题,你来解决一下子。顺便说一句哈,你只要半个月的时间,这个急!
啥?
做不出来?
那不能够,你不是常常说,你上你也行嘛,我相信你,你一定能行的!完不成任务可不行啊,那不是耽误生产了?这可是犯错误嘀!
整个弹载机小组,就集中在八号实验室工作,项目的资料那是不能带出去的。赵大栓等人也终于等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刻,对于现在的工作,那是积极性和荣誉感爆棚!这可是在为导弹研究站岗放哨啊!想想都觉得光荣。
赵烨现在可没时间管赵大栓在想什么,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如何给上级写报告!
是的,上级要求赵烨写一份微型计算机发展规划的建议性报告,这个上级领导可是要拿作参考的。这个东西,赵烨可不敢瞎写,他现在在这个领域,顶着个天才加专家的名头,这要是写的不好,上级做出了错误的规划,那才是百死莫赎的罪过。
好在要的不是很急,赵烨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以后的事情。
比如明年就要开始的“大三线”建设!
比如马上就要来临的大风暴影响!
这些赵烨既不能表现的先知先觉,又得通过一些技巧,让上级多给我国的微电子事业一些帮助,还要不能跟到时候的大政策发生冲突,甚至要有利于大环境才更好!
起码要看起来有利于!
赵烨一连半个月都没有出八号实验室的院子一步,上课的事情,他都没去。
赵烨在脑子里写了一版有一版,没有个版是满意的。
这几乎是赵烨自打来了这个世界,最发愁的一次了。因为他“赖以生存”的系统,这次帮不了他一点儿忙。
赵烨知道,可能他的报告递上去,上级只是随便看看。但是谁能保证上级不会重视呢?如果重视了,那他的报告很可能就会变成,我国未来微电子产业规划的一部分。这样的重担,由不得赵烨不谨慎对待。
思虑再三,赵烨终于下定决心,这次是在纸上,认认真真的写起了报告来。


相关章节: 第114章 时不我待第115章 曙光一号的更新换代第116章 曙光二号第117章 你们想搞互联网?第118章 再战“邱小姐”第119章 东风试验基地第120章 东风也需要计算机第123章 给领导“讲课”第124章 没搂住,吹大了怎么办?第125章 自己吹得牛,跪着也得做到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