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穿越成顾横波后的传奇人生 第181章 找到几人 选蒋德璟

第181章 找到几人 选蒋德璟


推荐阅读: 我与我的蜘蛛眷属全职猎人之魔王都市灵异怪谈韩生传大明末代土司末世:我比同阶强十倍最强奥义:以梦为马越骑越傻刍狗的逆袭百年锦衣魂具像者们武侠天魔录重生穿越之庶女本色

顾横与龚鼎孳找了一段时间,最终确定以蒋德璟大人为首,陈子壮、倪元璐、顾锡畴、文安之、陈子龙等几个历史上忠于大明、很有气节的人为辅,负责维持朝廷的清廉之风的具体事宜。
顾横之所以选择蒋德璟担当清廉之风的主要负责人,是因为顾横知道蒋德璟的一些历史记载。
蒋德璟的父亲蒋光彦,也是进士出身,官至江山县知县,广东布政司参议,有武功政绩,配享**(今泉州)文庙先贤祠,因忤当事,弃职宦场,返乡归养。
蒋德璟从小受到父亲耿直性格的影响,为官也很清廉!
这人有几点让顾横觉得蒋德璟作为肃清朝廷不正之风的主要负责人,还是没有问题的!
首先,蒋德璟以拯百姓为已行,这点很重要,也最核心!不以百姓为念,是无法真正用心去做好这件费力不讨好的事的!
据顾横结合从前了解到的历史记载和现实中让孟仙舟派人调查到的情况,确定蒋德璟作为封建时代的朝廷要员,他以其与同僚绝然迥异的节操,一直被后世所称颂。
蒋德璟体恤民艰,重视农业生产,以拯百姓为已行。
明朝末年,很多官员只知道从朝廷从百姓那里要钱到自己手上,贪婪自私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朝廷幕僚,浑浑噩噩,于是农民揭竿而起,崇祯皇帝为了苟延残喘,以各种名目把负担转嫁到百姓身上。
而蒋德璟提出了不少匡正时弊的建议,如制止占取民田,鼓励垦荒,巩固统治,防止天变,莫如拯百姓。
这时,杨嗣昌任兵部尚书,因议增兵十二万,增饷二百八十万。
杨嗣昌提出来的措饷之策有四:论因粮、溢地、事例、驿递。
所谓因粮,就是因旧额之粮,量为加派,亩输粮六合,石折银八钱,伤地不与,岁得银百九十二万九千有奇;
所谓溢地,就是民间土田溢原额者,核实输赋,岁得银四十万止;
所谓驿递,就是前此邮驿裁省之银,以二十万充饷。
对这种不体恤民艰,只知道无限度进行搜刮,横征暴敛的病民之术,亡国之咎,蒋德璟深感忧虑。
站在国家社稷的角度,蒋德璟置生死于度外,直接一针见血地指出:嗣昌倡聚敛之议,加剿饷、练饷,致天下民穷财尽,胥为盗。又匿失事,饰首功,宜按仇鸾事,追正其罪。
蒋德璟拯百姓的慷慨陈词,陈明利害关系、恳求皇帝开恩,不要拆国家之根本,来补眼前军事危局。练饷之事再寻求其他办法。
蒋德璟说的其实也没错,虽然得到崇祯皇帝点头称是,可惜崇祯皇帝和其他大臣也没有其他办法来筹措军饷,所以蒋德璟的很多建议终究不能实行。
其次,蒋德璟第二个优点是留心国计,善于理财治兵,竭尽心力,犯颜苦谏。
崇祯十一年六月,刚被廷推为阁臣首位的蒋德璟,因目睹边防废弛,且诸边皆虚兵冒饷,便上疏力陈其弊。
并且以现代眼光看,作为一名员工,蒋德璟能据理力争,敢于与自己的大明总裁崇祯皇帝作惊心动魄的唇枪舌剑的辩论。
蒋德璟以事实作根据,指出蓟督半年更换五人,很多军事管理将更加废弛。
蒋德璟认为欲巩固边防,边臣必须久任。
崇祯皇帝不以为然,说:不称当更。
蒋德璟毫不客气地辩答:与其更于后,曷若慎于初。说明必须慎择边将,一量选定了,就应该充分信任,让其全面考虑、长期规划,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克敌制胜。
崇祯皇帝被这蒋德璟怼得没办法,非常反感并歇斯底里地发问:天变何由弭?
蒋德璟从容不迫,毫不含糊地说:莫如拯百姓!
蒋德璟之所以回答莫如拯百姓,并不是泛泛之祠,抽象之说,而是有事实作依据的。
他接着说:“近来加辽饷千万,练饷七百万,民何以堪!”
然后蒋德璟又以今昔作具体对比,来充实他莫如拯百姓的迫切性。
他同时指出:祖制,三协止一督、一抚、一总兵,如今增二督、三抚、六总兵,又设副将数十人,权力不统一,将怎么制胜?


相关章节: 第176章 见张煌言 南明硬汉第177章 严于律已 因为信仰第178章 心情不好 苦口婆心第179章 不正之风 急于求成第180章 廉洁正气 确立制度第182章 真实原因 见陈子龙第183章 子龙两面 顾横问话第184章 一番谈话 终是放弃第185章 顾横感慨 情之一事第186章 难以捉摸 谈龚鼎孳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