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山地合成营到北宋 第59章 大宋文武的丑态

第59章 大宋文武的丑态


推荐阅读: 逍遥仙居一个普通人的日常王二的除魔生活我的世界:全球就我玩过这游戏?十二层世界斩天锁舐犊情万界看火人不一样的世界之寻亲记斗罗之诛仙斩天下道归一暨阳租客

却说城破之时,外城一片大乱,内城守军害怕金虏趁势再攻内城,于是立即关闭了所有内城城门,当皇帝赵桓听说外城已被金虏攻破,不禁失声痛哭:
“悔不该当初不听种师道之言,致有今日之败!”
种师道在第一次金虏南下退兵之时,建议带兵尾随,待其北渡黄河时半渡而击,可大破金虏;然而赵桓未采纳;
然后,种师道再建议:待金虏北归后,再次南下,必是有备而来,应赶紧迁都长安,据险以守关中。
赵桓再次不纳。世上没有后悔药,再哭有个屁用。
住在宫外内城的太上皇(徽宗)赵佶带着太后(自己的皇后),嫔妃、皇子、帝姬也赶紧逃进皇宫。
赵桓急招文武百官进宫议事,可是没人前来,赵桓环视身边,连内侍都跑了大半。
傍晚时分,等了半天以后也就来了八个人,分别是:景王赵桤(赵桓兄弟)、户部尚书梅执礼、御史中丞秦桧、吏部侍郎谢克家、宰相何栗、知枢密院事孙傅、兵部尚书吕好问、签书枢密院事张叔夜,还裹着伤。
“众卿,外城已破该如何是好?”赵桓神情委顿,泪眼婆娑。
文武大臣八人面面相觑,无以为计,张叔夜见平时在朝堂上侃侃而谈的文官们都低着头,做鹌鹑状,不禁气愤难平.
当时张叔夜作为唯一进城的勤王之师,李纲被贬斥后,京中更无知兵之人,本来守城之任若由张叔夜承担,当无今日破城之厄,但是就是朝中这帮吃人饭不拉人屎的文官,心里总想着以文制武之策,给了他一个有名无权的签书枢密院事(相当于总参谋长助理),如今外城已破,内城也岌岌可危,却他娘的无一策以咨官家。
张叔夜决定一搏,出班奏道:
“陛下,东京人口逾百万,金虏南下东京者不过十五六万,金虏擅野战,不擅巷战,若能激励城中军民与金虏巷战于外城,未必不可待勤王之师到来扭转战局!”
大宋君臣真的很傻很天真,一点组织能力都没有,张叔夜的本意是依靠现有的官僚体系,比如让开锋府出面动员全城军民,皇帝本人出面打打气,这才叫动员嘛!谁知这群傻瓜蛋,竟然......
大宋君臣无计可施,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把皇帝赵桓亲自推到宫城东华门城楼上即兴演讲,哭泣着对城下百姓大喊:
“朕在此,京城百姓可在此领取军甲兵器,与金虏巷战于外城...”
宫中的御前班值们打开大内库藏兵甲,一件件的往城下投掷。
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平民百姓,见大宋守军已溃,却没有覆巢之下绝无完卵的觉悟,甘当一个事不关己的看客,没有人上去捡拾兵甲军器;在大宋养士一百多年,文风鼎盛,教化首善之地,城内居民竟然以看客自居,这是何等的悲哀?
赵桓声嘶力竭喊了几次,却全无效果,赵桓泣不成声,心力憔悴,险些栽倒,左右赶紧扶驾回宫。
来到紫宸殿,何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官家,此时若无朝中大臣身先士卒,激励军民于金虏巷战,宗庙社稷必将不存,臣身为宰相,义不容辞,请出宫帅军民与金虏巷战!”
赵桓深知何栗生性胆小,虽是状元宰相,却手无缚鸡之力,如今为了国家大义奋不恤身,心中很不是滋味,却不知说什么好。
赵桓正要抚慰,忽有内侍来报:
“陛下,皇宫卫士攻破左掖门,要见陛下!”
“皇宫岂可破门而入?”何栗大惊。
何栗、孙傅二人跑到大殿外,见外面聚集了数百人,个个手持利刃,为首的是殿前班值指挥使蒋宣、李福。
“尔等要护驾还是要劫驾?”何栗斥问。
蒋宣怒火中烧,看着何栗,厉声斥责:
“国家到了今日地步,全因你这宰相误信奸人,不纳直言所致!你还有脸在此聒噪!”
说着抽出利剑,一把推开何栗,和李福带着几个人闯入殿中。
赵桓见他们手持利剑闯了进来,不知意欲何为,吓得面无人色。
蒋宣、李福急请:“官家,请上马出宫,我等保你冲出城去!”


相关章节: 第54章 伏击和戡乱第55章 东京营立威第56章 开远门狙逃第57章 小试身手第58章 大吃一惊第60章 金虏的隐忧第61章 复兴军的思考第62章 金营议和第63章 投降书曝光第64章 战前资源整合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