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唐山海行 第1章 楔子

第1章 楔子


推荐阅读: 也许你可以坦诚吾女有大帝之资灰烬领主巡天司重生95大亨我和迷糊女徒弟的修行日常我在都市长生不死我在明末当特工凡徒大明国舅爷深渊君主梦屿踏歌行

读过几遍了,江朔有过目不忘之能,虽然彼时年纪尚幼,不解其中真意,但词句却记了个七七八八,单论识字与记诗,恐怕不比同龄的太学生要少。

  牛肃观察了良久实在忍不住,问江朔道:溯之,这些诗文你都看的懂么?

  江朔道:字尽都识得,只是有些典故不知出处。

  牛肃有些不信,指着其中一篇,道:溯之,你把这篇念给我听听。他这样是说话简直像师傅教学生一样,略含命令的语气,江朔却不以为意,朗声诵读道:

  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

  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

  东海有勇妇,何惭苏子卿。

  学剑越处子,超腾若流星。

  捐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

  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

  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

  读到这里,江朔忽然停下,道:北海李使君,这位为东海勇妇上奏免罪的李使君,是李邕李使君吗?

  牛肃对于江朔能读出这首诗已经颇出意料之外了,而听他话里意思竟然还认得李邕,更感意外,道:不错,这里写的李使君便是北海太守李邕,这位勇妇替丈夫报仇之故事发生在今夏,世人多感佩她为夫报仇之节烈,正是李使君上奏朝廷,才免了她一切罪责。今秋故翰林李太白携友同游齐鲁之时,听闻此事,才写下了这篇五言古诗《东海有勇妇》。

  江朔一听,更是惊喜,道:我说这首诗怎么文笔如此熟悉,原来是太白先生所作,他也在北海郡么?

  牛肃听了更奇道:溯之,你还认得李太白?

  江朔叉手道:牛司马,实不相瞒,我本是太白先生的书僮,当年陪着他走水路北上西京,但在汉水上遇到了意外坠入河中,从此主仆再未相遇。其后,太白先生入京为翰林侍奉,又被赐金放还,我则误打误撞做了江湖盟主、漕帮帮主,又游历了东北半壁山河。现在想来虽只四五年光景却恍如隔世。

  牛肃惊讶的合不拢嘴巴,道:此话当真,你真的曾是李白的书僮?

  江朔道:千真万确,不信司马请看此物。他从怀中掏出一个油布包,打开来看是一个随身卷子,递于牛肃。

  牛肃见那卷子甚厚,外层沾满了黑色的不知是血是油的东西,展开来看,这卷子由不同纸张拼贴连缀而成,边缘已经多有磨损,更有水沁火燎的痕迹,展开卷子,只见卷首写了李太白诗集第十一,上面以蝇头小楷密密麻麻记载了一首首诗歌,开始十几首的字迹甚是稚拙,到后后来就写的熟练圆润的多了,墨色有浓有淡,显然不是一次写就的。

  细看其中的诗篇,有一些他在杂报中曾见过,大部分却都没未曾见过,他见过的多是李白在寺庙或者酒楼的题壁之作,未见的则是李白日常所写,李白作诗随写随弃,若非江朔记载,这些诗歌可就难以存世了。

  牛肃是文士,手里握着此卷轴如获至宝,如何肯放下,这样看了快一柱香的功夫,才恋恋不舍地掩卷慨叹,对江朔道:溯之,你果然是太白先生的书僮,何等奇遇,竟然让你做了江湖盟主……奇哉,奇哉……又道:你说你四五年前还是李白书僮?如此说来你习武至多不过五年光景?难道说……世人说李白师从裴旻,剑术非凡,竟然是真的?

  江朔道:不敢欺瞒司马,我确是四年前才开始学艺的,武功并非太白先生所授,只是其中种种神奇经历、机缘巧合,可说是一言难尽了。

  牛肃知江朔不愿提及自己功夫传承,这在武林中原也是常事,江朔身兼两个大帮的盟主,背后的师父定然是武林响当当的耆宿,他既然不愿说,牛肃也不好深问,不过他可完全想错了,江朔要刻意隐藏的不过是自己所学神功的来源,背后却没什么名宿高人。

  牛肃此时的心思却难以从李白诗集中抽出,道:溯之,这卷轴纸张不佳,更兼毁损严重,若不重新誊撰,恐怕难以就存啊。

  这卷轴自那日江朔坠落


相关章节: 第270章,新罗改制第271章,花郎叛乱第272章,王不留行第273章,丹崖暖阁第274章,虎鹤双形第276章,李杜之交第277章,孟春獭祭第278章,易容打探第279章,酒肆密谋第280章,吐蕃四塞

也许你还喜欢: